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播学要为记忆研究领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媒体记忆的边界就不能太宽泛,内涵也不能太狭隘。本文主张媒体记忆领域应以新闻媒体为核心,并将新闻生产视为记忆实践,进而聚焦新闻再现中的"历史"元素、媒体记忆生产与消费的逻辑,以及新闻生产与公共记忆之间的关联。这一界定引出一系列具有批判性的经验研究议题,包括媒体记忆的生产机制、记忆与遗忘的辩证关联、新闻对公众记忆的影响、媒体记忆的全球流动、记忆与公共生活、媒体记忆与中国近现代的国族意识、媒体怀旧与日常生活,以及中国新闻界的集体记忆等。  相似文献   
2.
个人英雄主义与政治集体主义;宗教道德与仁爱思想;"拯救世界"的正义性与抗击侵略者的民族性,这些二元范畴成为中美战争电影各自的身份标识。国族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矛盾、革命与人性冲突一直是中国电影创作与意识形态的角力场。从价值观的传播价值来看,"后革命"时期的中国战争电影需要新的叙事策略,以引导中国观众对神圣革命、集体主义等观念进行新一轮理解和接受。美国战争电影将宗教、政治和道德一体化,其叙事特点和文化传播策略与我国同类型电影存在显著差异,但也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由于电影产业本身政策变革,我国电影产业格局呈现出主旋律影片、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三分天下的态势。就主旋律电影本身来说,其既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呈现出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由此主旋律电影形成了国家主流电影和主流商业电影两种不同风格。就国家主流电影来说,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为代表的国家叙事将超级大片的商业元素包装进电影,形成了"新红色电影"这一独特类型,成为呈现国族空间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类型,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开创了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鲁迅《野草》中的梦话语自有其独特品格:一方面是其梦诗学的精彩创制,他既遵循梦的相关特征同时又利用强烈的主体介入人工筑梦;而另一方面他的梦话语意义指向又可以继续深挖,其中既有个体梦,呈现出鲁迅对弗洛伊德等人的性欲说的借鉴与反拨,以及他以梦修复创伤、弘扬英雄气质的关怀,同时也有国族梦,彰显出鲁迅对个体现代性的张扬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而同时鲁迅先生又有更高远的宇宙视野,他的梦话语中也不乏超越时代和现实的未来反思与指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系指20世纪90年代初泛起于我国境内,特定民族群体族员以民族认同为基点,以民族情感归附为纽带,以民族群体为忠诚对象,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以追求民族利益、维护民族尊严为指向的意识形态或实践运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多样而复杂,以中华民族利益为投射对象的国族民族主义和以具体民族利益为投射对象的族类民族主义最具典型。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个"双面体",或如天使,具有凝聚民族力量、展现民族活力、提升民族精神之效;或如恶魔,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有将民族推向万劫不复之力。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植根于当代中国沃土中的民族主义,无论以何种面貌登台,都带有较强的西方性,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渗透力、溶蚀力,必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观造成巨大冲击。对此,绝不能敷衍塞责,而应当以审慎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对其认真对待、谨慎处理,做到正面回应,科学引领,以便在多样化的思想观念中寻求最大共识。  相似文献   
6.
国族认同的建构与强化是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任务,媒介仪式是大众传媒和受众对特定情境、象征资源的共享性过程,成为国族认同建构与强化的主要机构之一。笔者借鉴传播仪式观的研究思路,从媒介的角度切入认同的研究,以2011年春晚为例,分析春晚如何作为媒介仪式,探究春晚通过哪些途径实现对国族认同的建构与强化,进而反思利用媒介仪式进行国族认同建构与强化的多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培训阶段的中国文学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因为要完成文学教育与国族认同的双重目标,所以在教材建设中要形成一个灵活多变的运用、选择机制,构成立体多元的教材体系;在课程设计方面,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凸显民族教育特色;在教学评价的尺度上,针对学生民族构成的复杂性,要改革考试(考查)方式.最终努力打造一个多元、开放,各民族学生融洽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作为"留学生文学"的代言人,於梨华及其留学生小说在台湾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於梨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小说,呈现五六十年代海外华文文学无根、离散的漂泊的主题审美内涵,反映出该时期无根漂泊的游子,尤其是留学女性在异乡情绪下,国族身份认同的焦虑/迷茫和女性主体建构的艰难。  相似文献   
9.
正官话、国语、普通话常被认为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但从文化史的角度看,这三个概念在语义上的诸多微妙差别,表征了不同社会阶层和政治派别界定自己特定经验、预期与行动的努力。"国语"在清末取代"官话",与现代国族建构息息相关;1930年代,左翼文化人为"普通话"一词灌注了强烈的无产阶级属性和地方平等、民族平等色彩,并以之作为批判"国语"的工具。1950年代中期以后的"普通话"虽在一些  相似文献   
10.
国族意识成为撬动台湾作家文学史地位的支点.20世纪大陆学者对钟肇政的文学作品具有高度的评价,而21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某些学者甚至为了凸显其国族意识,有意或无意地误读其文本.在台湾,“解严”后钟肇政研究日渐兴盛,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钟肇政的小说进行重新解读,把他形塑为台独文学和鼓吹殖民现代性的领军人物.两岸的台湾文学研究常常变成了意识形态之争、意气之争、利益之争.在两岸进行深度沟通与对话的新语境下,我们应发挥文学特有的审美功能,创造深层对话的机缘,开启乡土文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