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2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河油田电泵防气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朋伟 《今日科苑》2010,(8):126-127
高含气对电泵会产生气锁、气蚀等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电泵防气技术工艺,体针对塔河油田油稠的特点提出了修正工艺。  相似文献   
2.
蔡巍 《中国科技信息》2013,(11):83-84,88
塔河油田油气层主要集中在三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埋深一般在4200~6000米。为加快塔河油田10区油层的开发速度,降低钻井成本,减少钻井周期,实现原油的增储上产,目前塔河油田将该区块四开制井深结构简化为三开制井深结构。针对10区块长裸眼井上部地层易阻卡,下部地层井壁易失稳、目的层奥陶系易漏失等特点,本文以TH10122井钻井液施工情况为代表,详细介绍了塔河油田10区块钻井液技术难点和应对措施,在成熟的聚磺体系下优选钻井液材料、优化配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应用的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和较强的携岩能力,稳定井壁效果好,高温稳定性突出,满足了在该区块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李荣强 《今日科苑》2009,(20):78-80
稠油是塔河油田油藏的最大特性,目前塔河油田的机械采油工艺以有杆泵采油工艺和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工艺为主,其中电泵采油工艺以其深抽、大排量、管理方便等特点成为越来越为重要的机采工艺和发展方向。该文从粘度对离心泵特性影响的研究开始,系统地提出了提出了稠油井电泵开采技术:一是提出了对电泵本身进行技术改造措施,二是研究并提出了相关配套工艺,三是对电泵深抽(5500111—4200m)提出了相应技术改进的研究。对于丰富和提高塔河油田的稠油开采工艺都有很重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膨胀套管技术在塔河油田深层侧钻水平井TK6-463CH中成功实施作业。这是该技术首次在国内深层侧钻水平井中作为技术套管使用,并创造了国产直径139.7毫米膨胀套管单次作业最长437.22米和作业最深5508.04米两项纪录。TK6-463CH井是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利用开窗侧钻水平井开发塔河油田奥陶系剩余油的一口重点试验井,该井由胜  相似文献   
5.
许洪川  荣光辉  吕勇胜  韩詹 《内江科技》2011,32(7):134+142-134,142
通过分析研究指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在岩心、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上都有明显显示。在塔河油田中,古岩溶作用强的区域,常伴有溶洞型储层发育,即有较大的储集空间。通过研究古岩溶储层特征,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巫光胜  杨丽萍  钱真 《内江科技》2014,(6):74-75,44
注水替油技术是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针对近年来塔河油田注水替油失效井比例逐年增大,注水替油效果逐年变差的问题,分析注水替油失效原因,探讨相应治理措施,并开展CRS注水替油增效技术研究,进行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分析CRS注水替油增效技术的驱油机理,开展CRS注水替油现场试验,分析该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适应性,形成CRS技术选井原则。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电泵的地面控制历经了工频、软启动、变频三个阶段,针对塔河油田油稠的特点,电泵使用变频控制可以有效避免工频启动电流大,冲击扭矩大等缺点,可根据地层压力、粘度等的变化通过调整频率来实现电泵的调参,变频的使用同时可实现良好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雪敏 《内江科技》2010,31(3):87-88
塔河油田非均质性极强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缝洞型储集体在地震剖面上有相对应的反射特征,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不断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总结了五类地震响应模式,依据此五类模式布井,提高了钻遇储集体的机率。  相似文献   
9.
ZDT型乳化降粘剂在超深井稠油处理中的性能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超深井稠油具有高粘度、高密度及流动性差的特点。稠油在从井底流向井口的过程中由于脱气、散热导致粘度大幅度上升或严重的结蜡,造成极大的流通阻力,通过对ZDT型稠油降粘剂的降粘性能室内评价和现场应用,解决了塔河油田超深并因稠油粘度太高而难以采出的问题。加药量为5%时降粘率达到98%以上。以较少的加药量实现了较好的乳化效果,实现了并筒降粘以及地面管输变的问题。ZDT型稠油降粘剂对塔河油田有较好的适应性及良好的降粘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奥陶系碳酸盐岩在构造、沉积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露头区的野外观察和试验区岩心精细观察描述,结合录井测井和储集物性资料等的综合整理,得出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成因、影响因素,为本区碳酸盐岩的未来深入勘探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提出今后塔河油田应重点加强对奥陶系碳酸盐岩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