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83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相伯     
教育家马相伯,原名志德,又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晚号华封先生。他于1840年4月17日出生于江苏丹徒一个天主教家庭。8岁入塾读书,先学天主教经典,后学儒家书籍,但他喜欢探询天象奥秘。11岁进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上海创办的教会学校——徐汇公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先后获得文科奖赏、圣学奖赏、西文奖赏等。  相似文献   
2.
张怡微 《课外阅读》2011,(20):42-44
许多人对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作者都有认识的误区,以为他们可以保送大学,至少对于考大学有一定的帮助。但事实上,早在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就已经彻底取消了保送政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如今司空见惯,当时却极新鲜的概念——"自主招生"。我可以算是"自主招生"的第一批获  相似文献   
3.
我国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创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为弥补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但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对于"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的做法缺乏明确规定,从而导致该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出现了诸多问题。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念斌案"和"复旦投毒案"涉及的专家意见为样本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诉讼属性,进而为立法完善提供一定参照。  相似文献   
4.
1909年,胡适离开中国新公学,茫然不知所归.当时,他的家已不可救药地衰落下去.于是,他只得寄居在上海,与一帮酒肉朋友混在一起.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堕落下去. 中国新公学有个德国教员叫何德梅,他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中国人.这位何君能说广东话、上海话、官话.此人是个中国通,中国人的玩意儿,他样样精通.当时的胡适就和他同居一室.何德梅常邀一帮朋友打麻将、喝酒.这样,不到两个月,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胡适全都学会了.  相似文献   
5.
刘美燕 《求学》2001,(5):9-10
风雨兼程,从1937年延安的陕北公学,到此后的华北联大、华北大学,再到解放后建立的中国人民大学,人大——这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肩负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使命,走过了革命的烽火、抗日的硝烟,走进了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又走过沧桑的“文革”岁月,再走进斗志昂扬的改革开放时代,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足迹,人大,一路走来。  相似文献   
6.
陈昕同志历年所著有关出版研究的文章约有百万字之巨,他从中选出一部分编为《中国出版产业论稿》,交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印行,并嘱我为之写一篇序.其实此书已有出版界前辈刘杲同志的序,以年辈与身份而言他的确是一位合适的作序人;我则不然,从哪一方面说都不合惯例.  相似文献   
7.
万迅 《留学生》2011,(4):19-19
虽然我出生在英国,但10岁之前一直在香港。来到哈罗公学后,和那些西方同学相处在一起,无论肤色还是世界观,都感觉有些格格不入。那时,我内心产生了一种隐约的恐惧感,总担心被人嘲笑、愚弄和欺负。我害怕在同学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甚至编造一些谎言来伪造自己的背景。就在那时.我遇到了我的同学Rashid B Hassan,是他告诉我如何求同存异,如何找回自信。  相似文献   
8.
在复旦莘莘学子的背后,你是否留意过"研究生辅导员"的身影?她,有着稚嫩的脸庞,爱学生装,爱马尾辫,笑起来亲切活泼,乍看过去,犹如复旦校园里一名普通的学生。她,是管理学院"德馨班"辅导员——黄一倩。他,年轻而富有活力,爱学术,爱交谈,  相似文献   
9.
10.
近代地理学家张相文(1866~1933),字蔚西,号沌谷,清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1866年5月29日)生于江苏省桃源县(今江苏泗阳)。他自幼好学,爱好地理,博览史传,卓有见识。甲午战争后,因痛惜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萌发了研究地理学的决心,想通过传授介绍地学知识唤起国人的救国意识。1899年起,他先后在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广州师范讲习所、天津北洋女子高等学堂任教。他积极创办地学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