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文自修》2001,(6):11-11
君住江之头,我居江之尾,彼此弦拨动,共饮一江水。在长江源头的大凉山地区有这样一群孩子:每天要赶五六个小时的山路上学,要做超过他们年龄所能负荷的农活、家务,会因每年60元的学费而面临辍学的危机……但是他们在简陋的教室内,个个精神振奋;他们在破旧的校舍前自豪而满足;他们在上学的路上放声歌唱……  相似文献   
2.
倮伍拉且是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中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真挚的情感表达对大凉山风土人情深刻的认识与爱恋;利用独特的诗歌语言意象,融入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传达着丰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在传统与现代中架起了一座诗意的美学桥梁。倮伍拉且由表层的风俗人情的展示向着终极追问进发,试图构建一种现代诗意哲学。  相似文献   
3.
谭霁  詹晓攀 《成才之路》2009,(11):I0002-I0003
在四川大凉山一座海拔2800多米的悬崖上。有一所“天梯小学”——陡峭的绝壁上,有5架垂直的木梯,那是“天梯小学”与外界的唯一通道。  相似文献   
4.
四川大凉山特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人格发展出现异常。基于优势视角理论假设,摒弃对儿童问题和病理的关注,立足于人本主义的健康人格标准,借助毕摩信仰的力量,以灵魂建构为重心,着力培养特困儿童的人生观、世界观、进取心;遴选民族艺术为课程,以学校教学、校外实践、特长训练为平台,努力构建特困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构筑"类家庭寄养"模式,重建家庭支持系统,着力培养特困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谐人际、情感及意志能力;设置"三生教育"模块,以发现自我价值、发挥个人潜能、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培养特困儿童的责任心和生活能力。促使特困儿童的人格健康发展,为适应社会生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眼前的阿吾良幸有些瘦弱,皱纹爬满了他那黝黑的皮肤,如同雕刻一般。他穿着朴素,笑容和蔼可亲,年过六旬的他至今仍未"退休"。  相似文献   
6.
7.
三点导读     
在赏析《自由》这首诗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这首小诗的作,因为他的身份很特别。诗人吉狄马加,我国当代名的彝族诗人,出生在四川凉山州,成长在彝族村寨。他的故乡,南截金沙江,北抵大渡河,东临四川盆地,西连横断山脉。金沙江、大渡河、雅鲁江的江水给予他俊逸和灵气,泸山、螺髻山、大凉山造就他深沉和智慧,山水的和谐统一弹奏出彝族人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同情心缺失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中学队会课,请了某著名摄影记者来介绍其深入四川大凉山拍摄的一组反映贫困山区儿童艰苦生活、艰难求学题材的照片。当记者通过校园电视台加以展示,讲解那一个个画面之外的辛酸故事时,领着学生在教室里收看的班主任们的思绪都被带到那大山里去了,脸上写满了同情,有的甚至眼眶中噙着泪水。而教室里的部分学生却是表情漠然,甚至还不时发出“嘻嘻”的嘲讽声。在记者介绍完后,  相似文献   
9.
大凉山深处     
没有走进大凉山,你无法知道那里有多贫困。为了看看北京来的记者,山里的人不惜打着手电筒,走上三、四个小时的路。火塘边,一下子像过年一样热闹。那些连普通话都不会说,一辈了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女人们,用手指拧着裙角,悉悉索索地坐在门前,时不时向门里探一探头,却都害羞得不敢进屋。一个15岁的男孩,辍学在家,没有出去打工,是因为爸爸在六年前去世了;一个70多岁的阿婆,带着孙予孙女,也来看我,告诉我,孩子的妈妈难产死了,爸爸去矿上打工,也死了。  相似文献   
10.
大凉山彝族诗人群的汉诗创作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繁盛于90年代,至今仍活跃于当代诗坛中。这一西南边陲的彝族诗人群背靠八百里凉山,用诗歌记录着凉山彝族的风貌与人事;利用汉语灵活的语言形式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资源,用诗歌来重塑彝人形象与彝族精神气质;同时在其饱含情感的诗歌空间中释放出一种独特的民族诗歌美学特质。聚焦大凉山彝族诗人群的创作,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表达渴望是其创作的集体性特征,这是一种有文化根性的自由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