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高建群的《大平原》是一部家族史,是以作者自己的家族为原型的,小说中渭河平原上高氏家族的主要人物的原型都是作者的亲人。在这部平原史和家族史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陕西方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不同的章节对方言的使用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在讲述这一家族的时代变迁和命运沉浮的部分,作者选择以承载特定情感的方言来书写;而在其余的部分,作者则极少甚至完全不使用方言书写,尤其在一些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追忆往事的章节中,这种倾向性尤为突出。这种倾向性可以看作是一种艺术的返乡,在思想情感的驱动下,作者将浓厚的乡土情感以"本色"化的语言书写,使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借助着方言元素来讲故事,作者于乡土化的表达方式中也完成了一场对精神家园的探寻。  相似文献   
2.
富兰克林·D·罗斯福执政时期,联邦政府在大平原地区东部实施防护林带工程。该工程可以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但是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不大。该工程在国会遭到冷遇。罗斯福政府与当地的农场主们开展积极的合作活动,在农场主们的大力支持下,该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表明广大公众开始主动地、大规模地参与资源保护运动。  相似文献   
3.
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我和同游的朋友,沿着石砌的山路,顺着南坡上山,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阴里,也不见汗。我们来到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北京城。也妙,本来也算有气魄的昆  相似文献   
4.
游记《大平原》展现了作者弗莱泽尔对西部尤其是对大平原的看法。作者表达对该地区热爱的同时谴责了美国历史上对该地区的破坏和滥用。弗莱泽尔相当熟悉发生在大平原上的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的沙暴产生的恶劣影响。作家抨击资本主义制度,认为是造成此类问题的罪魁祸首。由此显示出弗莱泽尔的进步观念,受新西部史影响对此类问题相当敏感。  相似文献   
5.
兔子的精神     
兔子分两种,家兔和野兔。家兔很可爱,野兔跑得快。我这次把目光投向越来越少的野兔,想着重把在田野里野生野长的兔子说一说。在虎年的小满之后,我特意回到老家看收麦。麦子已经成熟,在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到处都是黄金铺地般的富丽色彩。我每  相似文献   
6.
一、草砖房建筑简史人类利用草做建筑材料的历史由来已久,主要是用草做屋顶,或将稻草与粘土混合制砖,以增强砖的韧性。以草制砖最早原于欧洲移民,当年迁徙来到美国南部大平原的南部地区,由于缺乏木材而改用草砖盖房,他们用草砖盖房的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绿色时尚的追求及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草砖建筑热在全球再度兴起。  相似文献   
7.
我的童年在辽北起伏的平原上度过。那时候耕地还不多,大平原实际上是被各色的野生花草覆盖。其实所有的庄稼都是外来的客人,这些野生的花草才是这里的土著居民。那时候刚刚实行计划生育,孩子多得是,一聚就是一群。我们常常  相似文献   
8.
乡间的风像自由的翅膀,让人不由得想迎风而飞。大平原无边无际地开阔辽远着,麦田涌动着绿波,绵延而去。祖母盯着绿油油的麦田说:打猪草的时候,会遇上一棵小桃树,那可不是普通的小桃树,那是天上的仙桃,落下了一颗桃核,在人间生根发芽,长了出来,带着仙气。越是勤快的孩子,越可能遇上。遇到的人,是世上最有福气的人。我对祖母的话,深信不疑。绿色涌动的原野,蝴蝶和鸟儿翩然飞过。有  相似文献   
9.
张世普 《少年月刊》2013,(Z4):66-67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平原地区的最早居民,在这片平原上有成千上万头野牛,纵横驰骋(zong heng chi cheng),势不可挡,而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就是靠英勇战胜牛群而生存下来的。威武雄壮的印第安人以捕食野牛为生,他们挥舞(hui wu)着长矛,在平原上追逐着野牛。游猎生活使印第安人大都剽悍(piao han)强壮,善于骑射。当大平原上野牛最多的时候,也是印第安人社会最繁(fan)荣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