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15512篇
科学研究   376篇
各国文化   80篇
体育   394篇
综合类   266篇
文化理论   60篇
信息传播   153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562篇
  2014年   1633篇
  2013年   1137篇
  2012年   1307篇
  2011年   1704篇
  2010年   1555篇
  2009年   1592篇
  2008年   1750篇
  2007年   1431篇
  2006年   1189篇
  2005年   1051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教育水平俨然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而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国教育当前面临的关键问题。美国的高等教育行业质量如此之高,与他们以课程实施大纲为基础,建立严谨而有效的教学基本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本文借鉴美国教学模式,探讨了课程实施大纲在我国高校教学规范化建设的施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有许多误区,出现"乱象"与"怪论":生搬硬套的"本本先生"、歪曲文意的"信天游"、失衡的"翅膀"、脱离文本的"无效生成""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无病呻吟的"伪对话"、隔靴搔痒的"浅阅读"。  相似文献   
3.
<诗经>文本在远古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语义上产生了文化断裂,影响到历代对<诗经>文本的接受与解读,而历代对语义缺失的诗本义的接受取决于历史的发展、生活的环境、政治的变迁以及时人的思想观念,因而对于同一文本的诗三百,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出于不同目的,就有不同的解读,表现出或侧重于政治经典,或侧重于文学经典;或具神圣色彩,或具世俗性;或以道学阐释,或以真情感悟的接受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最突出的特点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月,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一档关于情感交流和倾诉的栏目《情感密码》开播了。这档关于普通人情感故事的栏目迅速赢得了普通受众的认可,短短一年半时间收视率不断攀升,部分节目更是在观众中反响强烈,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形成了一定的节目影响力。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对该栏目进行解读,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7.
8.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6,(11):31-33
今年8月初,“效益深圳”指数首次发布,标志着深圳正式告别“唯GDP论”,也标志着深圳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即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转变。8月21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通讯《“深圳速度”放慢的背后》,肯定深圳市不以GDP论英雄而以“效益”续写辉煌的做法。8月2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也将目光投向了深圳的转型。这份权威杂志在题为《深圳的诞生与再度辉煌》的报道中直言:深圳今天面对的转型问题,整个中国经济也将会遇到。深圳的转型或许“将再次给整个中国提供答案”,“可能对全球都有影响”。面对“效益深圳”…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处在两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自由与保守的矛盾激荡之中.这使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碰到了诸如“讲与读的关系”、“多元解读与一元解读的度”、“虚心静气与气氛热烈的处理”等棘手问题,左右为难、无所适从。为此.本文对朱熹提出的“涵泳”阅读理论进行阐释.力求在阅读理论的本土性与适应性上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国家组成侵华联军,先后攻陷大沽炮台、天津,一路杀掠,肆意践踏中国主权,8月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逃往西安,派奕勖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乞和。12月联军提出《议和大纲》,清政府全盘接受。 署理浙江巡抚余联沅知和约一旦签定后,赔款必由各省摊派。1901年4月24日即电奏西安行在,告以浙省罗掘俱穷,民穷财尽,摊派庚子赔款实有困难。其电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