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朱艳欣 《科教文汇》2011,(25):81-81,103
奥菲利娅和苔丝狄蒙娜是莎翁笔下两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对其形象进行重新解读,以期给读者带来别样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开篇语爱情、战争和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思考道出了人类痛苦的根源。死亡是人类不可抗拒的结局,该怎样活着是人们在有生之年最有意义的思考。"鼓盆而歌",是庄子泯灭生死的超脱;"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是叔本华对生命  相似文献   
3.
在悲剧<哈姆莱特>当中,奥菲利娅出场不多,性格也不复杂,因此戏里戏外常常不受重视,犹如一个点缀.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物,内涵却极为丰富,从悲剧性的角度考察,奥菲利娅的悲剧既是好人的悲剧,也是女性的悲剧、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悲剧性爱情是<哈姆莱特>中一个重要的悲剧元素.本文通过对奥菲利娅的女性主义分析和对哈姆莱特的心理状态分析,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他们的悲剧性爱情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波洛涅斯、雷欧提斯、奥菲利娅与哈姆雷特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波洛涅斯一家的灭亡在整个悲剧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哈姆雷特》中的奥菲利娅,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她的灵魂、性格还是她这个角色所起的作用,都是"被忽略"的。当我们报抱着继承与批判的态度去解读这一角色时就会发现,她身上深深刻着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7.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其中的乔特鲁德和奥菲利娅这两个女性形象不容忽视。王子哈姆莱特的复仇虽然可歌可泣,可是,通过他对这两位女性的态度以及对这两个女性形象本身的分析,可见其对女性的偏见与不公,进而揭示哈姆莱特自身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8.
刘晓春 《文教资料》2007,4(29):25-26
本文主要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及女权主义批评理论,通过对奥菲利娅在《哈姆雷特》中出现的次数及相关情节的文本细读,分析和评述了奥菲利娅之死,最后得出奥菲利娅之死本质上是以男性话语为权力中心的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奥菲利娅作为《哈姆莱特》中的女性形象,虽出场不多,却起着联接剧中主要人物的作用,她的命运变化既与剧中其他人物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受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解读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因素对于恰切理解剧中人物性格特征、深刻把握作品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哈姆雷特》一剧中的奥菲利娅一直被视作次要人物,且是莎剧一系列女性形象中光辉黯淡的一位,但这种评价有失公正:奥菲利娅也有和哈姆雷特一样的情感历程,从幸福少女到受两次打击而疯癫落水,经历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其不幸遭际也致力于反映了一代青年理想破灭、斗争失败的主题。其之所以从文本到评论历来都颇受忽视,从侧面论证了女性主义评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