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谈话法"是教师育人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于师生间融洽感情、交流思想、增进信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育人过程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与学生的谈话,润喉润肺润心,学生如沐春风,思想上的疙瘩一下子就解开了;而有的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则加重了学生的思想包袱,出现了"怒目而视"、"顶撞老师"、"沉默是金"等叛逆行为,最后师生之间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局面。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师生之间的谈话存在着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2.
正郑渊洁在微博上讲过这么一段经历:他在日本某校访问,其中一名叫樱花的学生,她妈妈是中国人,她得知此事,就委托樱花带件小礼物给他。于是在樱花的教室里,郑渊洁也拿出自己的一本书回赠。校长见状对他耳语:不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只送一个学生礼物,建议改送全班学生。校长认为,只将礼物送给一个学生,对其他学生是不公平的,不能因为个人荣誉而伤及众多人的自尊心。闻听此事,我的教育情怀从此又多了份温暖的色彩。它更让我意识到"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教育者要尊重每  相似文献   
3.
杨永 《江西教育》2011,(12):32-33
<正>有幸聆听特级教师张敬义主任执教的《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有神清气爽、如沐春风之感。张老师的指导可谓不露"斧痕",而全体学生早已"千帆尽过",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生发真切的读书体验,顺利达到读书内化的至美境界。  相似文献   
4.
苗文娟 《生活教育》2011,(7X):16-17
<正>每年寒暑假,我都会给自己开些书目,逼着自己去读点东西。我所读的大多是语文专业的书籍,如魏书生、王荣生、孙绍振等教育专家、教授的专著,抑或更实际一点的名师授课录、优秀教学设计等。此次放假前,很意外地分到了沉甸甸的一捆书,共七本:《教师最需要什么》、《透视名师课堂管理》、  相似文献   
5.
微笑的味道     
正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个微笑。时值金秋,每天早晨我经过大马路时,都看到爷爷奶奶们在那里晒稻子。为了防止稻子被鸟儿吃掉,一个老奶奶扎着稻草人警示鸟儿。老奶奶的手真巧,掂起稻草左一捻,右一绕,不出几分钟,一小把稻草就变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草人。老奶奶很认真地在做这件事,  相似文献   
6.
记忆     
<正>照片摄于1980年春天的一个课间,数学课后,学生们仍意犹未尽,追随着李庾南老师,延续那已被调动和激活的学习乐趣。不惑之年的李老师,投身第一轮"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探究,就品尝到了教改带来的喜悦。在课堂内外,李老师擅长等待学生、鼓励学生,给他们以充分的尊重和鼓励,让学  相似文献   
7.
花茶 《快乐阅读》2014,(3):46-47
<正>1终于完成了!我提起画笔,满意地看着画布上的少年。他身着白衣,笑着倚在楼栏边,淡淡地望着京城热闹的街头,让我如沐春风。困意席卷而来,我满足地爬上了大床。从正值暑假的嘈杂寝室搬出来实在是正确的决定,如今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小屋,每晚都可以安静地画画。天还没亮透,我就被一阵支支  相似文献   
8.
王晓琴 《教育》2015,(5):76
有话好好说,讲究的是说话技巧,做起来并不简单。但对教育者而言,全在于"心"。如何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成为好教师的一门学问。问题的关键,在于拥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语言不仅是教师表达的工具,也是教师形象素质的体现,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好的语言凝聚了教师的智慧和爱心,它会像甘泉一样浸润学生的心田。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下午,同事小张来到我的办公室,他是一个很上进的年轻人。"现在的  相似文献   
9.
正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西游记》,这时正播着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热闹场面,我看了真是大快人心……突然妈妈让我给她洗澡,我听了,立马不假思索地回答:"妈,没功夫,没看见我正忙着看电视呢吗!"说完后,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弟子规》的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突然想到:"上  相似文献   
10.
正聆听专家讲座,或是观摩名师课堂,听到他们的妙语哲思、巧引漫溯之后,感慨他们信手拈来的一个个生动精彩的故事,或者是精辟入理的譬喻。台上台下相视一笑,心领神会,如沐春风。《礼记·学记》言:"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古代学者孔颖达认为,"若师能教弟子,如此三事,则可谓善教喻矣"。将教师的职业特质浓缩于"善喻"一词,可谓绝妙。教师教书育人,首要的是语言传人。过去人们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