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六·一"节,我们的语文老师突然升级为"土豪",给我们一个大惊喜——送每位同学一本课外书。当我高兴得头晕脑胀,正想掐一下自己的大腿看是不是在做梦时,一本穿鹅黄外衣的"新朋友"就被送到我手上。我正想狠狠地亲这位"新朋友"一口时,"作文派"三个字扎进我的眼里。我愣住了,甚至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原来这是一本作文选!  相似文献   
2.
女儿理发记     
谢军 《学前教育》2007,(Z1):3-3
<正> 要说小佳颖生平第一次理发还是挺乖的,那时候她才4个月大,我们把专业理发店的师傅请到家里,理发时小家伙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手中摇动的拔浪鼓上了,只有理发师手中电推子响的时候,小家伙才眨巴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像是琢磨什么事情似的。整个理发过程不过耗费了5分钟,理发的师傅连连夸奖女儿,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乖的小孩子。看到小人儿这么配合,我豪气大发:看来给小孩子理发很容易嘛,干脆准备一  相似文献   
3.
点灯     
窗外刮起了飕飕凉风,将片片秋叶卷了起来。天空被黑沉沉的乌云遮蔽得严丝合缝,透不出一点光亮。我坐在转椅上,感觉到从窗缝里渗入的凉风,又裹紧了衣服,心里仿佛也似暴雨前的天空,阴云笼罩。屋子里静得没有一点声息,让人有种噩梦刚醒来的压抑和沉闷。我却能静静地端坐在这里,任它山雨欲来风满楼,任它黑云压城城欲摧。这时,一个身影向我靠近。我听见按按钮的声  相似文献   
4.
走近英雄     
《辅导员》2016,(5):12
毛泽民(1896年一1943年),毛泽东之弟,字咏莲,后改为润莲,1896年4月3日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毛泽民幼年只读了4年私塾,自小就学习务农。1921年春,他跟随毛泽东到长沙,参加了革命。1931年深秋,毛泽民负责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管理后勤事务。他在经济工作中始终以身作则,大公无私,不畏艰苦。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财政部和国家银行组成15大队。毛泽民任大  相似文献   
5.
看完之后,于我心有戚戚焉。想起前天晚上母亲一通逼仄的电话,让我差点炸毛,与文中的母亲有相同的对话,相同的语气,相同的伎俩。远离父母庇护、羽翼尚未丰满的我们,谁不曾受过这样的威逼利诱?谁不曾在两代人无形的硝烟中辗转腾挪?如何平衡,如何调和,作者的心声就是我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正听说附近的广场新开了一家"童子军训练营",我心里开始蠢蠢欲动了。在我一阵"糖衣炮弹"游说后,妈妈终于"投降",决定带我去体验一下。可当看到里面的项目后,我就不由得发怵了。要在有两三层楼高的地方走木桶、过独木桥,不害怕才怪呢。可妈妈说了,要来的是我,现在打退堂鼓的也是我,以后再也不带我这个胆小鬼出来玩了。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下,我只能硬着头皮"上阵"了。  相似文献   
7.
男保姆     
<正>"保姆"一词,在辞典上解释是受雇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而我却是一名"男保姆"。退休后,闲来无事,恰好儿媳妇生下小孩,不经"民主选举"和协商,我就自告奋勇地担起了"保姆"这个角色。几年下来,儿子和媳妇没有把我从"保姆"这个岗位上刷下来,亲朋好友和周围邻居都说我这个"男保姆"当得也还算称职,小孙子整天追着我的屁股喊:"爷爷!爷爷!"喊得我心花怒放,眉开眼笑。回顾多年来的保姆经历,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也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8.
正教研室组织讲课比赛,老师们却不太愿意参加,有时候需要领导"威逼利诱"般的鼓动,才有一些年轻教师"被迫"披挂上阵。这样的场景在每一所学校都会上演,绝对不是个例。现在的教师荣誉,其实就是一个攒雪球的过程,今天一个赛课明天一个技能展示,攒得多了就可能成为各级教学能手,再多了,就可能成为行政上表彰的名师。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各级讲课比赛脱颖而出算得上是名利双收的大好事,不仅赢得了即时的荣誉,也为日后的各种评选积累了资本。这等  相似文献   
9.
正6月11日晴曾记否,零丁洋边,你的一腔热血,牵动我的情思,重阳佳节,你诉说的千古情愁,牵动我的情思,月圆人未圆,你寄情于酒,诉说的思亲念弟,牵动我的情思。我的情,只为你。时代的兵荒马乱,黎民百姓的提心吊胆,为国家的未来而着想,力求保全祖国,但天不随人愿,在那天,不幸的你被俘,敌人威逼利诱,都没有使你屈服,或许你心中还为了自己的祖国吧?敌人再怎么诱骗,都没能打动你心中坚定的信念:誓与祖国同存亡。或许,正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10.
看完之后,于我心有戚戚焉。想起前天晚上母亲一通逼仄的电话,让我差点炸毛,与文中的母亲有相同的对话,相同的语气,相同的伎俩。远离父母庇护、羽翼尚未丰满的我们,谁不曾受过这样的威逼利诱?谁不曾在两代人无形的硝烟中辗转腾挪?如何平衡,如何调和,作者的心声就是我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