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学语文》2021,(2):I0001-I0001
被誉为“淮上名校”的寿县一中,位于八公山下、淝水之滨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前身是始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的循理书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时任学部大臣的邑人孙家鼐捐资扩建循理书院,其侄孙传檙创办寿州公学,此为寿县新式公学的开端,也是安徽省最早的中等学校。  相似文献   
2.
孙家鼐作为晚清的教育家,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他创办京师大学堂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完备的办学主张和办学理论。在他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及隶属于京师大学堂的医学堂和武备学堂,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家鼐因“学而优则仕”走入仕途,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与使命,承当了晚清岌岌可危时代政治文化的重责。通过对孙氏奏议和相关文献的解读,可以明鉴其“以经术饰吏治”的心路历程,探讨其在中西政治文化冲突的形势下,如何擘画政局,主盟学坛,显现出社会精英在宫府危疑之际所起到的维系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在欧美和日本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下,士人运用传统"体""用"概念,所提出来的一种试图整合中学和西学矛盾关系的框架和构想。从较早提出这一说法的孙家鼐,到张之洞,再到民国时期的陈寅恪,他们的中体西用观在具体的内涵和倾向上,不尽相同。通过梳理和分析三者的中体西用观的内涵,总体呈现出去政治化和学术化渐浓的嬗变趋势。同时,这种梳理也有助于更加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三位历史人物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孙家鼐总结和吸收前人及同时代中外人士有关中西学思想的经验,较早地提出和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他的政治、教育和文化等主张和实践或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或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他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实践上的主要成果是筹办了京师大学堂,并对光绪帝的变法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末时期的教育家孙家鼐提倡的"中国要强大,民族要昌盛,必须大力开办学校"的主张,并且支持维新变法运动"广泛地征求民众的建议和意见"的政治主张。孙家鼐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巨大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方先进的技术得以引进到近代中国。戊戌年间,康梁派也标榜"中体西用",但是已然成为一句遮人耳目的口号。孙家鼐是一位贯穿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直到清末立宪的晚清高官,纵使政局的风云变幻,他始终信奉的是"中体西用"。  相似文献   
8.
"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方先进的技术得以引进到近代中国。戊戌年间,康梁派也标榜"中体西用",但是已然成为一句遮人耳目的口号。孙家鼐是一位贯穿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直到清末立宪的晚清高官,纵使政局的风云变幻,他始终信奉的是"中体西用"。  相似文献   
9.
方芳 《莆田学院学报》2009,16(6):35-40,61
通过对《清代朱卷集成》中大量的科举家族的婚姻研究得知,清代汉族科举家族间的联姻,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以孙家鼐家族为例,可看出科举家族联姻的一些地域特色、门当户对以及具有姻亲间存在相互奥援扩大家族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