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滁州学院学报》2015,(6):25-27
"二十四友"集团与孙盛、孙统、孙绰三人,在晋代文坛中均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关于"二十四友"集团的形成时间与其首领贾谧的生年,以及孙氏兄弟的生卒年和渡江时间,因史无明文,学界莫衷一是。故而在爬梳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重新加以考索,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孙盛曾对《三国志》做过系统的专门研究,并且有他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方法义例体系.可是,史学界对于他在《三国志》研究史上的拓荒之功及其时裴松之《三国志》注例形成的借鉴价值,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孙盛《三国志》研究的探索和考论,既有助于为还原东晋的《三国志》研究史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文献的来源以及体例取法的样本依据,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三国志》研究.  相似文献   
3.
戴逵的<竹林七贤论>两卷是研究"竹林七贤"的一部专门著述,其中不仅保留了大量关于"竹林七贤"的原始文献,也对"竹林七贤"的精神实质加以准确的揭示和评价,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学界对此书一直未予应有的关注.综合戴逵<竹林七贤论>与孙盛<魏氏春秋>关于"竹林七贤"的著述情况来看,<竹林七贤论>应是最早的关于"竹林七贤"的专门著述,其文献价值及研究价值均应高于<魏氏春秋>.由于<竹林七贤论>的缺佚情况较为严重,该书全貌已无由观览.但从现存佚文的细致论析中,仍然可以看出戴逵对"竹林七贤"精神实质的精当评价.戴逵评价嵇、阮诸贤时不仅以事实为依据,力求可信,而且对七贤有褒有贬,公正客观,特别是能透过表象,把握精神实质.这些应是戴逵<竹林七贤论>具有重要事实依据和思想深刻性的重要体现,由此也确立了戴逵及其<竹林七贤论>不容忽视的学术地位和价值.戴逵还曾指出竹林之放达是"有疾而颦",这不仅是阮籍、嵇康辞世百年之后的相知之言,也是最早准确而深刻地揭示出魏晋风度精神实质的不易之论.  相似文献   
4.
曹操是汉末魏晋时期最有影响、争议也最大的人物。古今关于曹操的评论很多,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生前就已出现的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评价。一般认为曹操“奸雄”说,是东晋孙盛篡改了许劭赞许曹操是“英雄”的评论,其实并非如此。从文献学角度看,裴松之采信孙盛的说法,证明孙盛的记载更近真实。从孙盛的史学写作实践看,他崇尚秉笔直书的传统,不会轻易改变这关键的评论之语。再从孙盛对曹氏家族与司马氏政权的认识看,他不偏不倚,坚持求是存真的史学立场,自然不会刻意篡改史料以丑化曹操。他所记载曹操“奸雄”的评语,符合汉末魏晋时期关于曹操具有鲜明两面性的历史共识。  相似文献   
5.
曹魏正始之后,“儒墨之言见鄙,道家之言遂昌”。然而,西晋末年以降,重建社会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思想领域里开始出现公开贬低老庄的现象,孙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孙盛将老子其人定位为中贤,其论老的主要标准是儒家礼教;而他对老子其书的评价则多采用从字面上寻找矛盾的方法展开,以达到有意贬低老子的目的。孙盛的老子观,重拾正始以前的儒家价值观,反映了玄学发展到东晋以后,有识之士对玄学产生的消极社会影响的深刻反思,以及向儒家礼法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孙盛生平事迹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及其著述作了考辨。这几个问题是:一、关于孙盛生卒年的问题;二、孙盛起家佐著作郎的时间;三、孙盛与褚裒论南北学风的时间;四、孙盛与殷浩诸人论易象的时间及孙、殷二人论易佚文作者的问题;五、孙盛《晋阳秋》等著述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