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蔚芳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6):30-31,88
通过对爱伦·坡创作理念的探讨和抒情诗的赏析,展示了爱伦·坡诗歌的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2.
罗宇 《同学少年》2011,(6):29-29
天寒日暮时,若你渴望一种温暖能从满川风雨中缓缓呈现,何不颂读《先知》中爱的誓言,让声声孤寂夹杂柔情,催得你的心儿半醒来……  相似文献   
3.
唐诗意象的愁苦情感多体现在羁旅、咏史、离别诗中,展现羁旅愁思,惜别之苦及伤时之悲,而所用意象多是鸿雁、夕阳、子规、柳、月、蝉、水、草等,这些意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边城》中,沈从文用轻盈的笔法、牧歌的形式描写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表现心中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文中的翠翠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如湛蓝的天空下刚刚长出青枝翠叶的嫩竹,美丽、纯洁、天真无邪而又稚态可掬。她在和风、丽日、关爱中长大,与青山、绿水、渡船为伴,心灵上没有沾染一丝尘埃。然而就像汪曾祺所说,这是一部温暖的作品,但却包含着深深的孤寂。这种孤寂色彩在选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感受生命     
10月24日 晴 墙角下一簇孤寂的野草,常使我感叹不已。 这是一簇怎样的草儿啊!在这儿遍是水泥砖石,连小蚂蚁都难觅踪迹,它就这样倔强地生长。在它的身旁,既没有鲜花的陪伴,也没有灌木的遮蔽,连其它的草儿同伴也没有,就那样三五棵,簇拥在一起,你依着我,我依着你,共同迎接烈日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李煜的《虞美人》以其隽秀的文笔和细腻的情感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让无数的读者产生情感的共振,李煜之愁是人生悲极之处超越自我悲天悯人的普世关怀,李煜之愁更是诉说着芸芸众生难解的人世之愁。  相似文献   
7.
卢德仪为晚清台州名媛的代表,被当时著名学者张文虎赞为孝女、令妻、顺妇、贤母和贞女,是封建时代妇女的道德典范。同时,她又是一位能诗能文的才女。卢氏今存诗歌33首,集为《焦尾阁遗稿》一卷。内容上其诗可分为感怀、写景、思妇和闲适诗等。艺术上其诗常直抒胸臆,感情浓烈,多愁苦之音,风格凝重,语言平实质朴,有口语化倾向。以卢氏的成就,在清代妇女文学史上无疑应有她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徐讦作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言人,在其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独具异禀、能通天接地、生活于另一世界的“奇女”形象。在其女性人物身上,徐讦寄托了他全部的热情与想象。她们既寄寓着作者漂泊人生的理想与憧憬,也给乱离年代的人们以慰藉。同时通过这些特异的女性形象,徐讦将人物封闭在特定的情境中来探讨爱情哲理。但这些极幻关的女主人公不仅只生活于离奇的情境,而且她们的结局或是浪游,或归于寺庙,或归于尘土,从而更体现了作品的孤寂虚无的关学基调。  相似文献   
9.
台湾女作家三毛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所喜爱和关注。她的一生以笔为伴,在颠沛流浪的生活中编织自己对梦想家园的追求。滚滚红尘中,她如一叶浮萍,努力地寻求一方安稳存生之所,但无情的现实却使她未能如愿。她是红尘中的边缘人,孤寂之感、流浪意识和死亡意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其作品独特的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王晓燕 《文教资料》2013,(16):11-13
小说家拉德克里夫·霍尔的《孤寂深渊》被誉为女同性恋文学的"圣经"。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斯蒂芬·戈登的成长经历、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女同性恋者寻求身份认同的艰难过程。居住空间作为人的生存方式,与自我身份认同之间存在内在、深层的联系。作品居住空间的变化恰当地诠释了女同性恋者在当时社会受到的身份困惑、身份焦虑和自我的身份认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孤寂深渊》,解读斯蒂芬居住空间的转移与她身份认同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