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形成了新旧思潮的两大对立块垒,这场论争的第一个焦点是诗到底能抒发什么样的感情;第二个焦点是关于这些新诗的命名;第三个焦点是读诗的原则:懂还是不懂。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形成了新旧思潮的两大对立块垒,这场论争的第一个焦点是诗到底能抒发什么样的感情;第二个焦点是关于这些新诗的命名;第三个焦点是读诗的原则:懂还是不懂。  相似文献   
3.
公正廉洁,不畏权贵,关注民生,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守旧派守旧落后、盲目排外之外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没有女子教育,到近代,女子教育问题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教会女学的影响,女子教育问题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被提上日程.维新派同守旧派围绕是否开女禁、对贤妻良母的看法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维新派和守旧派关于女子教育的论争是近代女子教育史上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为女子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刘锡鸿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在思想文化上固守程朱理学和“夷夏之防”,在政治上固守“为政以德”和君主专制制度,在经济上固守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受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刘锡鸿和倭仁、李鸿藻等晚清守旧派守旧的共性原因;个人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所受教育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刘锡鸿成为典型守旧派的自身原因。  相似文献   
6.
孙建桥 《大观周刊》2012,(10):51-52
因受以往主流历史论著、教材的影响,以及学术界研究的不足,导致人们对洋务运动时期的顽固守旧派的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凡提及顽固守旧派,几乎都认为他们的思想认识是落后的,是顽固守旧的,是应受批判和否定的。但若全面客观地分析,顽固守旧派的一些言论、思想和认识却有其合理、中肯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晚清清流派在思想观念、政争方式等多方面与守旧派相似,其以保守的政治态度和传统的价值观念活跃在清朝政府统治机构中,牵制着其他开新的政治派别.随着局势的发展,清流派实现了派系分流,其中一部分守旧分子最终成为了顽固守旧派.  相似文献   
8.
叶建华 《职业圈》2012,(22):32-33
赵武灵王,名赵雍,赵肃侯之子,生活期间在公元前340年-前295年,赵武灵王在位时,冲破守旧派阻力,推行“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监制秦国,是一位勇于创新、影响历史的君王。  相似文献   
9.
清朝末年的守旧派视奔涌而来的西方文化为流毒,认为其将造威人心风俗的变异.为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维护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挽救濒临坍塌的封建道统,守旧派在言辞上处处维护科举制度,行动上严把科举入仕之关.然而,由于时势变化,守旧派固守传统的举措却并未能达到他们所期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明 《中学语文教学》2001,(5):34-34,45
《孔乙己》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关于这篇小说,据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介绍,鲁迅自己曾谈过一种看法:主要“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而叶圣陶、茅盾等人也都对《孔乙己》的主题有过自己的阐述,但茅盾的看法,好像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尤其是没有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