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学背景】 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两个不懂的问题: 周恩来劝宋庆龄搬个家,但是宋庆龄说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阅读所占比重相当大。一方面,课堂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引导,发展学生的语感,将情感内化于个人素养中,使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升华。那么,如何才能发挥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作用,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呢?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阅读教学的策略建构。  相似文献   
3.
“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原有水平。学习起点不该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点,还应该是提升点。下面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中“借物喻人”写作手法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从漠视起点,到关注起点,再到提升起点的一路坎坷与一路收获。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同课异构,往往展现出独特的风景。同一篇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宋运来老师运用板块教学于无形,李文广老师认为“阅读之味,贵在一‘品'”,而薛法根老师评价王晓奕老师是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他们中有特级教师,有青年新秀,其对阅读教学本质的探索.也许可以用“殊途同归”四个字来描述.  相似文献   
5.
陆慧 《教书育人》2008,(12):9-9
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我并没有按照原本的教案上课,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临时改变了方法,效果竟然出乎意料地好,其中片段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樟树具有驱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笔者近年曾两次听我校祁华忠老师执教此课,前后对比,发现两次执教明显展现出语文课从偏重人文感悟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华美转身。  相似文献   
7.
品读是阅读的深化和提高,指的是学生调动情感、思维、想象等诸多心理功能对文本进行品评、鉴赏、衡量和评论,从而磨炼眼光,陶冶性情,获得美的享受,提高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有一个自然段显得十分特别,是哪一个?生:第3自然段。师:特别在什么地方呢?生:只有很短的一句话。生:这么少的字怎么能成为一个自然段呢?师:是啊!作者这么写有什么用意呢?提示一下,看这句话的关键词语是什么。生:樟树。  相似文献   
9.
一、感受悬念设置,体会先声夺人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在写法上有许多独特的地方。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开头部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