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703篇
科学研究   10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身就是发展的科学,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它体现的就是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创新是新闻的灵魂,所以新闻要想做到与时共进就要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少星 《视听纵横》2005,(3):120-120
广播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广播的特点是快、伴随性强和接受成本低。听众听广播,是希望从中了解到自己应知、未知、欲知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3.
认识张齐华老师,首先是从2003年听他的《圆的认识》开始,这一堂课用他的话说非常“华彩”,有些“另类”。尽管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的数学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厚重,尽管学生对圆的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听课的数学老师仍是有一种无比的震撼力,每个人都没想到枯燥无味、抽象严谨的数学课竟能如此的“美”。我想给评委专家的也会是这种感觉,要不然这堂课不会被评为2003年江苏省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第一名。但对于这堂课,我们这些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只能“可远观而不能亵玩焉”,说白了就是中看不中学.  相似文献   
4.
和式太极拳由清末武术家和兆元(1810~1890)创编,素有“三合一”拳架之称,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有机结合。拳架如老梅之枝,质朴无华,却技击性极强,招招蕴涵搏击之意,势势技法鲜明。与人交手时沾连粘随,随曲就伸,舍己从人,轻灵之间“听”得准对方虚实、轻重、攻击之意,引劲落空,在得机得势之间,柔化刚发对手于  相似文献   
5.
触发器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在数字电路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提出一种“问题求解教学法”———即先引出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圆满解决问题。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加深对触发器理解和记忆,均有很好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出版社每出一本书,当它走向市场之前,都面临着一个定价的问题.图书定价,看来似乎是个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图书定价的合理与否,不但关系到出版社、书商、读者之间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它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一本书进入市场后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出版社给图书作定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核算和利润追求意义上的加减乘除问题,而是牵涉到对市场的综合价值判断,因此是一项颇为繁复的工作,其中充满着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8.
中学数学教学法的主要任务是教给人们如何搞好数学教学。但其本身也有一个如何教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作者多年教学法教改的经验,提出了“求实·高效”“求趣·讲话”“求新·创造”的教改思路,并指出这既是教改的手段,又是教改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报纸好看不好看,关键靠策划.读对报纸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报道准确、及时,而且要求内容上求深,形式上求活.另一方面,新闻资源的共享度越来越高,同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某种程度上,媒体竞争已经成为新闻策划水平高低的较量.策划成功,就能在同类报道中高人一筹,报纸就能出彩;否则,处处低人一筹.  相似文献   
10.
陈登原及其文献学论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陈登原生平及其文献学论著——《薛氏旧五代史之冥求》、《天一阁藏书考》和《古今典籍聚散考》的介绍,总结陈登原在《旧五代史》考证、天一阁藏书文化和中国文献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揭示其关于典籍聚散思想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历程,反映其文献学论著所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