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10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14,(10)
记者李金磊中国今日起将正式实施年内第二次定向降准,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将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审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不确定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所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也越来越关心与不确定性事项相关信息的揭示。比较新旧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特点之一就是审慎性原则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体现。其具体运用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维审 《师道》2016,(4):9-11
最近,我参与了我区班主任工作论坛的评委工作。审慎思考之后,我有了这样一个疑问: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不断被叫响的今天,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成长?并有了下面的六个追问。追问一:我们拿什么来爱学生?《班主任之友》曾刊发了我的一篇文章《爱心、民主、专业化——班主任工作理念三十年回顾》,文中我把最近三十年划分成  相似文献   
4.
论教学审慎     
教学审慎是教师的当然责任,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如果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教化,教学审慎不仅可以转化为教学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能满足教师的道德诉求,进而逐渐内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美德。教学审慎不是游离于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之外的遐想,也不是沉湎于教师自我意识的一种内省,它必须贯穿教学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环节。教学审慎并非教师的自然禀赋,也非教师的一朝顿悟,教师只有将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的反思统一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不断反思、总结和修正,才能提升教学审慎的能力,获致教学审慎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6.
宏观审慎监管一词,最早由国际清算银行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实行宏观审慎监管的根本原因是:尽管金融机构和企业选择谨慎的个体行为,却仍可能会在整体上造成系统性问题,加大系统性风险。“十二五”规划金融改革的第一项内容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5,(9):38-41
我国金融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农村金融有明显不同于城市金融的特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改革的快速推进,农村金融风险状况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性风险时有显现,风险监管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果将宏观审慎监管局限于城市金融,既不符合我国二元金融结构实际,也不利于农村金融稳定。本文对如何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体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唐静 《科教文汇》2009,(24):86-86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就同智者大希庇亚围绕“美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经典的辩论。这便是柏拉图所记载的《大希庇亚篇》。美是需要引导的,教育也需要一种审慎的姿态。  相似文献   
9.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在总结危机教训和反思危机成因的基础上,加快了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在重视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提高银行资本质量与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引入杠杆率控制和建立动态损失拨备制度、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信用衍生品加强监管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对上述成果进行总结并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对加强和改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出现与发展,校外在线教育平台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侵害消费者权益、破坏教育秩序等问题。该文对当前校外在线教育平台存在的法律难点、监管方式和完善方向进行了探讨。该文基于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对校外在线教育平台监管的法律性质进行了重新界定,重点对监管模式和监管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建立市场、教育、网络、宣传等多部门配合协调的监管模式,研究制定校外在线教育平台的相关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建立"负面问题清单"。最后,针对我国校外在线教育平台的法律监管,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包括监管应当以行为市场行为的监管为主,研究制定在线教育的质量标准,充分运用好教育公开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