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皋的寿星众多,是中国六大长寿县市之一,而如皋历史上的寿星更是大有人在。笔者前不久无意间翻阅了《如皋县志》,了解到《如皋县志》将历年来的长寿之人辟了专目进行了记载,其中,《如皋县志·嘉庆志》还记载了如皋有两位寿星参加乾隆年间的“千叟宴”的一段史实。现将有关“千叟宴”及如皋寿星赴会的盛况略加介绍,以飨读者。“千叟宴”是清朝皇帝为庆贺寿辰而举行的盛大的庆祝活动,届时,各省官员、士绅、老人进京赴会祝寿,这项活动在当时被称为“千叟宴”。关于“千叟宴”,史料记载,有清一代,康熙、乾隆两帝共举行过6次,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有句言"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苏教版高中语文解释"始指异之"为"才指点西山并感觉到它的惊异"[1],将"指"释作"指点",为"用手指示"之意。整个句子中,"指"与"异"两个动作具有承续性,即先"指",然后感觉到惊异,二者应紧密衔接。在此处译文中,"指点"为一种行为动作,"异"则是一种心理感觉,两个词的关联性不强。此种释义并未突出文言语境应有的衔接性与承续性。  相似文献   
3.
笔袋的自述     
正现在,我正躺在一片垃圾堆里,流着眼泪,满身脏臭……我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一年前,小主人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一下挑中了我,那时的我穿着一身黑色的连衣裙,上面点缀着粉红色的圆圈,脖子上还戴着一串珍珠项链呢!后来,小主人在我身体里放满了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文具,我可高兴了!小主人很爱护我,不让铅笔头戳到我,不  相似文献   
4.
没吃饱的生日宴柚子又被骂了.原因很简单:四姑姑带来给宾客品尝的橘子,吩咐柚子分派给各桌.柚子忙中出错,竟然漏分了一桌.那桌的客人们临走时隐晦地对主人家说自己不被尊重.当然,柚子“做错”的事情不止一件.六叔叔批评她订的生日蛋糕的形状竟然是方形而不是圆形的,老爷子不太喜欢,老人家还是喜欢传统的“团团圆圆”.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赋诗言志。”孔子曰:“立象以尽意。”都是说诗人创作的动机和目的在于表达感情,而表达感情又要借助于刻画形象来实现。因此,分析和解读诗歌形象,领会和感悟作情怀,是我们鉴赏诗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所描述的是仪式中用乐的状况,“志”体现仪式自身的目的,有着某种相对固定的宗教意愿或感情。西周飨、燕礼为世俗待宾之礼。燕礼“无算乐”仪节使得“诗言志”有可能脱离仪式,成为个人的表达方式。春秋时期,飨礼和燕礼合并成一套礼仪,“飨在朝,燕至夜”;并且在一次飨燕礼后,还可能会出现再次单独举行燕礼的情况。燕礼出于娱宾的目的,略去了仪式的“正歌”部分,只保留了“无算乐”仪节。“赋诗言志”皆发生于燕礼中。“赋诗言志”因仪式传统而具有神秘话语的特点。为克服其中的隐晦性,出现了“断章取义”、“歌诗必类”以及当场解释的现象,削弱了“赋诗言志”的仪式性,推动了“引诗言志”这种世俗话语的兴盛。  相似文献   
7.
烽烟迷宇宙, 此去复何之? 客里难为别, 相期会有时. 以上是郁达夫送别奥地利犹太画家和雕刻家杜迪希(Karl Duldig,1902-1986)时写的诗句.郁达夫从未到过奥地利,杜迪希也从未到过中国,两人怎会相识、分别的呢?  相似文献   
8.
贾捷 《小学生》2009,(12):18-18
今年,我在农村舅舅家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其中,最使我难忘的是表哥和他的伙伴请我吃的那顿“告别宴”。  相似文献   
9.
一、学术书路的缘起:彭先生,您曾经即兴赋诗“东坡无缘见海市.西人有幸执教鞭”。我认为作为“西人”的您与苏东坡确实有相似之处。您的著作与文章读起来飘逸不群、纵横奔放,具有诗、文、词的突出特点,您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字造诣与文学功底.却为什么步入史学这一领域.这与您的家庭背景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10.
    
果,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的果实。造字本义是指草木结出的球状籽实。果的本义有果实、果品、果木等,引申为结果。下面我们说说几种水果。苹果是平安的象征,是看望病人的首选水果,也是平安夜必备之果。平安夜就是圣诞节前夜。圣诞节是12月25日,平安夜就是24日夜晚。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中国人寓以苹果"平安"的吉祥含义,于是就有了平安夜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