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教育   3425篇
科学研究   102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12篇
综合类   279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43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视角下的西方体育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哲学起源以及其演进历程的探讨,试图找寻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所在,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3.
权利是历史地形成并向前发展的。同样,历史也形成了英国、美国和中国等国的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内容和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公民权利实现途径。对不同国家的公民权利进行比较,可以从比较中发现不足,取人所长,为我所用。这对发展我国的公民权利,完善我国的公民权利实现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密度表容易被很多师生忽视,—般认为会查表即可,其实认真体会密度表,可以掌握很多相关知识.我们可从六个方面去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评价体育实践课时,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练习密度(运动密度),以衡量一堂体育课的好坏。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围绕“如何使一堂课的练习密度符合规定要求”而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程序。然而,体育课练习密度这一指标真有那么重要吗?在评价体育课时,是否这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呢?特别是在当前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情况下,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笔在教学实践中发展,作为体育课评价的指标之一的体育课的密度特别  相似文献   
6.
人体体成份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少华  侯曼 《体育科研》2004,25(6):35-39
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现有的人体体成份检测方法发展状况进行概述,显示:人们对人体组成成份的研究随着近年来检测仪器和设备的迅速发展而进一步深入,测量结果也越来越精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学校体育思想流变的梳理,把握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考察与近代中国变革几乎同时而生的大学体育课程的演进过程,反观学校体育思想对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进而从历史的角度,探寻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源与流,以及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作用与局限,为研究中国学校体育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参照.  相似文献   
8.
巧记要点     
把一些知识点编成顺口溜,读起来朗朗上口,随时随地都可“顺口一溜”,既记住了知识点,又由于多次“溜”,便进一步悟出其理所在.下面是一些关系“密度”知识的顺口溜,请你一溜,有兴趣的话,还可把它们填人某些歌曲的谱下,在歌唱中记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论纸型载体角色与地位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网络载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纸型载体在科学信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将下降 ,成为科学信息交流的辅助载体 ,主要承担科学信息的“阅读”功能和科研成果的社会认同功能。参考文献 14。  相似文献   
10.
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其自身的社人职能与政治职能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因此,社会与体育、政治与体具有密切的关系。而现代体育运动的政治意义与社会影响愈加深刻,这为当今发展中的中国进一步提出了改变现有体育机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