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华特色体育课程建设既是对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的回应,也是在课程建设中落实“五育融合”理念的实践探索。认为,基于“五育融合”的中华特色体育课程的价值导向是通向人的全面发展,主体间性是“五育融合”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具身认知理论则为课程设计和实施发挥支撑作用。基于射艺课程的实践探索,提出实现“五育融合”中华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统筹规划和实施策略,确保“五育融合”体育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推进;重视师生的“交互主体性”作用,设计动态开放的课程内容,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构建体育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生态环境,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掌控力”和“融通力”;推动校内外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合作,多主体搭建体育与诸育融合的课程建设平台。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提高,休闲体育已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高校现有课程体系开始引入休闲体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射艺文化与高校休闲体育教学联系,分析当前中华射艺在高校休闲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推广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推广射艺文化在高校休闲体育教学中的传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中华射艺为不同领域学者所关注。返还于复线的研究,各学科关注点亦有所不同。基于“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中华射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学术研究也日渐繁荣。为使志于斯者有一个统揽全局的瞭哨,本文从研究对象的构成性媒介“射艺三因子”出发,对整个学术共同体的成果进行略芜取精的学术史梳理。同时,亦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倡导一种打破畛域的“通识”气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梳理法比较和阐释了“Physical Literacy”与“身体素养”的殊异,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典籍中“身体素养”的涵义和哲学意蕴,得出其本然含有身心一元论与具身认知理论,继而提出“身体素养”是中国古代体育教育的题中之意。以中国传统射艺为中心视角,梳理出其身体素养蕴藏了:①气力与心志相统一;②精神修养与形体历练并行不悖;③仪礼与德艺整体发展;④日用之间、内外交养、日新至臻的身体素养论。察其要旨,古人修身强调道艺双修、德美育成,重视体育运动中的身体审美性质,在仪式性场域中实践社会伦常,融洽群己行为,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体育特色。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在素养教育与体格培育两方面与现代体育理念遥相契应,深化中国传统射艺价值研究不仅能够建构凸显中国特质的身体素养理论,亦有助于重新定位传统射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汉代史料中多是人物传记性文献,对其时代射艺的记载均不详细;但是汉画像石的文物资料中有很多有关射艺的图像资料,是研究汉代射艺的重要实物资料。目前对有关射艺汉画像石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运用历史资料调查研究法,对有关射艺的汉画像石进行统计和分类,明确了有关射艺汉画像石的数量、种类、在各省的分布状况,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信依据,同时也为中国和亚洲及世界体育文化宝库提供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6.
乡射之礼,始于远古,盛于先秦,原本是古代士大夫们的一种特殊"射交"活动,历经历史洗涤,逐渐成为受到社会各个阶层喜爱的体育活动。乡射礼不但考验"射艺",更考验"德行",其独特的教化功能对促进体育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汉代射艺技术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多种射箭的方式和射箭活动,这为后世传统体育射箭项目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很值得对汉代射艺的历史渊源加以系统研究继承,以便于作为古代"六艺"之一的"射艺"在新时期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8.
中华射艺的当代传承面临概念纷争、文化缺失、定位局限等困境。为深入挖掘中华射艺的文化价值,明确未来发展定位,以德国哲学家奥根·赫里格尔关于日本弓道的著作《学箭悟禅录》为经验借鉴,在文化碰撞中以“它山之石”反思中华射艺的传承与发展。认为:射之术在中国哲学“身心一统”认识论的影响下具有内外兼修的特点,其“无艺之艺”的炼心价值追求将射引入“道”的精神层面。术与道的兼容并重使得中华射艺成为人悟道的生活实践。“术道并进”的发展定位将使人们在中华射艺中发现价值理性,从而为中华传统体育超越工具理性的认知提供一种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9.
孔孟将"射艺"与儒家礼乐文明、道德诉求、价值原则、理想境界等联系在一起,使得"射艺"成为儒家传统德育项目之一,孔孟对"射艺"的再解读也展现了中国传统体育的一般特点——体育、德育并重并且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0.
射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不仅提倡了“仁义礼智信”的思想,还是射艺大师。孔子射艺进入中小学校园有助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锻炼机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