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5月9日下午,福建省厦门市风雨交加.一个骑车人由于马路上的水坑而栽了跟头.摄影记者柳涛拍下了这个场景,并随即在媒体上发布了相关照片(见左图)。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评。对于柳涛的行为.口诛笔伐者有之,肯定赞赏者有之,冷眼静观者有之,旁敲侧击者亦有之。鉴于各种立场和观点已经得到充分展示,笔者无意在此添加其他新观点,而是试图“小题大作”,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中国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包括职业道德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浦汉健 《精武》2008,(1):56-57
编前语:“小题大作”这是何等眼略,“太极浦”果然了得!编者认为,果欲揣摩太极拳起势之三昧者,此文不可草草读过。  相似文献   
3.
谭星信箱     
上期“请你出手”小栏目中的问题由湖南永州市舒畅同学回答:长汗毛是人的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特征,囚人而异,汗毛有多有少,有浓有密,就像每个人的五官也有区别一样,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所以同学们笑你汗毛多是小题大作,少见多怪。不要说你这不是“怪”,就算是,只要你自己能坦然面对,人家不也就跟着“见怪不怪”了吗?所以,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态度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前 《今日教育》2005,(6):34-35
所谓“小题大作”,是指故意把小事渲染得很大或当作大事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不提倡小题大作,能用简单手段解决或没有必要深入钻研的问题,就不必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否则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但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有些问题,有些环节确实需要“小题大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王春华 《教学月刊》2010,(12):22-23
情境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着陶冶、暗示或启迪的功能。心理学家乔纳森认为,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则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为“情境”所困,创设的情境缺乏典型性、思考性。笔者认为,要创设高效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情境,不妨试试“小题大作”。  相似文献   
6.
张春 《考试周刊》2010,(20):72-73
小题大作一般被当作贬义词用,但面对语言轻飘、内容单薄的初中生作文,小题大作实在应该当作一个褒义词来理解。说“即小见大”也好,说“小题大作”也罢,这其中有几个关节点需要理清,概括一下,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佩其 《广东教育》2014,(4):21-23,61
填空题。作为数学高考的三大题型之一,具有如下特点:形态短小精悍、跨度大、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目标集中,形式灵活。答案简短、明确、具体,评分客观、公正、准确等.解答填空题时考生务必要做到: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作:稳——变形要稳,不可操之过急;全——答案要全,力避残缺不齐:活——解题要活,不要生搬硬套;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那么,解答数学填空题,我们应该“储备”哪些基本方法呢?  相似文献   
8.
黄朝霞 《教师》2008,(13):60-61
最近在西安听了北京市中关村一小王化英老师的一节作文指导课,感触颇深。她执教的是五年级《学写儿童诗》一课。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王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文具橡皮入手,实行小题大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读诗、议诗到赏诗、悟诗,再到写诗、品诗;学生在课堂上可谓创意十足,诗意盎然,笔下生花。究其原因,缘于老师的精心设计,巧妙指导,也缘于老师的亲和性、创造性以及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作文考试多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作文考试形式,它的出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方式、应试能力的培养、情感交流的异样化都有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使得学生作文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建立起一套新的作文系统。而往往在学生们读了一段作文材料后,采取“就事论事”的方式,使得话题作文这种新的作文形式得不到很好的弘扬。有些同学则将作文题目拟得很大,范围一广,不管是记叙还是议论,都会显得力不从心,有点儿“以大论小”的感觉。所以有必要把作文题目拟得“小”一点儿,而把内涵拓展得“大”一些,从而为美文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