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叔愚努力于乡村教育和改进乡村社会的初衷形成于"五四"前夕。"五四"时期的青年团体少年中国学会所奉行的"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的宗旨,吸引了他加入该会,且坚定了他终身走理性、学术的道路。1922年他留学美国专攻乡村教育,期间少年中国学会因"主义"之争而走向分裂,使他认识到青年运动应转向民众运动,亦谓之民众教育、民众训练,以应和平民主义思潮。他回国后即致力于乡村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理论的建构,设计行动方案,并躬亲实验,成为1920年代中国乡村教育运动的先行者和思想者。  相似文献   
2.
田汉作为少年中国学会极具影响的人物,发起、推动宗教问题讨论,以至学会最终否决宗教问题决议案。他在《少年中国》月刊上发表数十篇文章,使《少年中国》与《新青年》《新潮》鼎足而立,成为介绍新诗的重要园地和支持“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但学术界对田汉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原因、时间及介绍人分歧很多。笔者通过查阅、分析、考证大量的文献资料,较好地廓清了田汉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原因、时间和介绍人。  相似文献   
3.
历史以最神秘的造化,在一个最惨淡、最苦痛的人间,生化了一群最自由挥洒、最意象寥廓的青年。一个世纪前,那也是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年代。少年中国学会的几千名中国少年,后来成为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主角。他们在同一个梦想下集合,却在不同的旗帜下分道,昔日同游百侣,何以竟至再见于战场?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啊!快去做工呵!……又一批入会的成员,来自北大新潮社。新潮社以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和徐彦之为几大发起人。1918年10月13日,在北大沙滩红楼,21名青年齐聚一堂,决心创办  相似文献   
5.
1919年成立的少年中国学会,是先进知识分子在爱国感情驱使下,为实现富民强国组成的爱国组织。他们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抨击,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主张。但在少年中国学会中,会员成分复杂,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占有绝大多数,掌握着学会的领导权。尽管如此,少年中国学会仍通过爱国主义把成员聚在一起,并在很长时间里通过爱国行动而存在。总之,少年中国学会是爱国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战线组织。  相似文献   
6.
恽代英是在无政府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实验的基础上认同"少年中国"理想并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他不仅关注学会的健全与会务的发展,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会创造"少年中国"的具体方法。而他创造"少年中国"的基本途径则经历了由以教育为主到以革命为主的转变。随着对如何创造"少年中国"的不断调适,他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王光祈和左舜生二人虽然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却保持了终生的友谊。维系友谊的一是对彼此品性的欣赏,二是共同的信念,即始终坚持爱国、救国。  相似文献   
8.
少年中国学会本是一个松散的学术团体,强调思想的兼容并包,倡导社会运动,排斥政治运动。但是随着中国国内局势的变化,鼓吹和投身政治已成为一股浪潮。除少部分会员仍坚持学会初衷,大部分会员则开始信奉和实践政治理念,其中之一即国家主义派。作为学会“灵魂人物”的王光祈是始终坚持学会初衷的代表,他与国家主义派成员(特别是其领袖)私人关系交好,但思想分歧较大。当初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发起少年中国学会的双方,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梳理双方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9.
披露了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早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进一步探究了先生由哲学转向图书馆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风云际会的五四时期,曾产生过一个著名的新文化团体,它的名字叫做少年中国学会。这是一个历史长、会员多、分布广、成员复杂、分化最为明显的社团,于1918年6月发起,1919年7月由李大钊、王光祈等在北京建立。参加此学会的成员有120余人,毛泽东、李大钊、张闻天、邓中夏、恽代英等均为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