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就历代太后、皇后、妃嫔、宫女的内官制度的演变作了分析归纳,认为内官制度是在历代的不断变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完善的;隋唐以后至明代宫人女职成为内官制度的主流,这一点在明代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别离,是芸芸众生经常演出的重要人生节目,现代人尚且如此,何况是交通不便、通信困难甚至常常是兵荒马乱的古代?唐人抒写离愁别恨的别离诗。名篇成百上千,就像一阕大合唱,从初唐一直唱到晚唐,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直唱到张泌的“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相似文献   
3.
陈晓明 《现代语文》2007,(5):127-127,12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一首经典送别之作,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脍炙人口。但是对于该诗的题目,是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是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历来众说纷纭。诸多权威的唐诗选本多作两解。各地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和青少年课外读物,大都题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似文献   
4.
徐兴华 《文教资料》2010,(21):58-59
抒发送别的诗歌在唐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引导学生领略唐诗中的送别之情、别离之怨和相思之苦,并从中可以看到唐人表达伤感的送别之意象,感知不同的送别情感,能通过众多的送别诗感知唐代不同时期的社会境况。  相似文献   
5.
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②。手持平子赋③,目送老莱衣④。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今年寒食酒,应得返柴扉⑤。注释:①钱少府:指钱起,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蓝田:指蓝田辋川。②桃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这里指钱起所归的蓝田山。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如果把学语文局限于学一本教材,势必造成学生视野狭窄,知识贫乏,积累甚浅,就不可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更谈不上让他们打下比较深厚的语文功底。教师就要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自己走出教材,寻找学习语文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
罗娟 《现代语文》2007,(4):118-118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韵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在古代诗歌史上确有“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或“题事只一句,余俱写情”之类的诗存在,前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后者如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嗽而,这绝不会撼动情景交融作为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标志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晋文公伐原,与士期七日,七日而原不下,命去之.谋士言日:"原将下矣,师吏请待之."公日:"信国之宝也,得原失宝,吾不为也."遂去之.明年复伐之,与士期必得原,然后返,原人闻之,乃下.卫人闻之,以文公之信为至矣,乃归文公.故日"次原得卫者",此之谓也.文公非不欲得原也,以不信得原,勿若不得也.必诚信以得之,归之者非独卫也.文公可谓知求欲矣.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非信则百事不满也,故信之为功大矣.  相似文献   
10.
少府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职官,它约始于春秋战国,至元代消亡,明初又有短暂的设置。少府官有着复杂的官制体系和演变轨迹,秦汉时,*它掌管皇室私奉养及其他皇室事物,是朝中属员最多、职能很广的机构。后世却日益*萎缩,最终成为单一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