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于崔与之词,南宋以迄近代的评论似乎都不曾涉及其词史地位的判定。但到了现当代,建立在崔氏《水调歌头》基础之上的"粤词之祖"说几成定论。对崔与之词史地位的认定,主要是认为其代表作豪迈雅健的词风对后世广东词人影响极大,这明显与当时国内普遍崇尚伤时忧国价值取向的文学批评风气有关。事实上,基于种种非文学因素积淀而形成的读者尊崇,与相关作家文学史真实地位的判断之间,往往存在隔膜,即个体社会价值的完全裸露过程,经常是其经典作品的非文学价值渐渐凌驾于文学价值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尊崇与文学史定位之隔离的制造过程。泯除或者解构类似的隔膜,检讨和反思类似的文学批评史现象,可以为探寻文学批评发展史提供有益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2.
崔与之晚年以刘皋的"四无"为座右铭,实为他一生修身、齐家、治国的儒家理想的践行和总结,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忧国忧民,为南宋士大夫和官宦树立了光辉典型,对岭南文化和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当今社会的学者及官员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崔与之与范仲淹是宋代不同时期的政治家、词人,但二人留存词作甚少.文章从不同的历史背景、情感表现及词作风格等三方面,对二人的两首边塞词代表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了解宋代较少的边塞词的风韵.  相似文献   
4.
南宋经济在我国历史上达到高度繁荣,却由于佞臣专权等等原因,导致军事力量与经济实力完全不相符合。岳飞、吴玠、韩世忠、崔与之等名将,论实力论谋略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本文就崔与之的攻防战略思想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崔与之著述版本源流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存有崔与之文集刻印本,后已不传。元人李肖龙编有崔与之《言行录》三卷,流传至今。现能看到的崔与之文集最早是明代刻本,分为二种系统:一种是崔?系统,一种是唐胄系统,两种系统内容大体相同,均为《言行录》、奏议、诗文及诸家题咏,明以后各种版本均源于此两大系统。  相似文献   
6.
崔与之“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语常为时彦所误解,认为这句话反映出他对理学垄断学术、摧残人才、祸害后世的愤然之情。笔者认为,崔与之所说并未抨击理学,其真实含义是:鉴于王安石以其学术危害国家社会,崔与之时时告诫自己,所治学术一定要“正”,不能因为自己的学术不正而危害社会及后世之人。  相似文献   
7.
南宋名臣崔与之高龄入蜀为地方长官,安定四川政局,积极措置边防,为稳固南宋西部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知人善任,荐引了许多有用之才。其“清规重德”,“廉能将相之器”,颇得蜀人敬重,名著两宋四川地方长官“三贤”之一。  相似文献   
8.
崔与之曾"七辞参知政事,十三辞右丞相",是南宋后期有名的贤臣。而他同时也作为一位文学家名世,有"岭南儒宗"之称,并开创了"菊坡学派"。嘉定十三年(1220)他奉旨入蜀,在蜀五年,政绩颇多。而他在这期间也间有诗作,惜现存不多。从仅存的蜀中诗来看,崔与之在蜀中交际颇广,时常与丁黼、李曾伯、洪咨夔等人唱和,而这也成为他蜀中诗歌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南宋社稷重臣崔与之,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在历史上,他一般以功成身退、高风亮节著称;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其经略边防的智慧和实践。他主张积极防守的战略战术,扎扎实实地做好军事训练、物资供应和防御体系的建设,并且理性地处理好与北方民族政权及地方势力的关系,理智地利用外部势力或力量,从而应对金、夏等的进攻和袭扰,稳定南宋对北方边境地区的统治,保障边地社会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宁,也使偏安政权苟延下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