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鹦鹉洲是湖北武汉的一处文化名胜,她似乎只是文献上的名胜,因为许多武汉人并不知其芳踪何处。崔颢的千古名句“芳草萋萋鹦鹉洲”远播其美名,但是随便问一问当地人,绝少知道鹦鹉洲的得名由来。这其间的原因有三:一是时间久远,鹦鹉洲存名一千八百余年,当然有历久愈晦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高效课堂的提出和实施使得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吻合系数高了很多,可是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频频出现。漫漫长夜,独守灯下,我会常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想想看自己的课是否达到了高校课堂的要求。几经思索才明白,高效的课堂就是务实的课堂,就是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开心、有兴趣的课堂。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打造高效课堂,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  相似文献   
3.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汴州人士,盛唐诗人,为人性异狷介。早年诗作浮艳轻薄,后曾漫游出塞,诗风因之而大振,多有风骨凛然之篇。《全唐诗》录存其诗42首。  相似文献   
4.
常常向往一窗明月半床书、夜夜枕书眠的阅读境界,却从未真正地身体力行地去践行过。所以,当一脚踏进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时,立刻感觉自己像极了刘姥姥,一不小心误入了一座文化的大观园,仿佛立在一面镜子面前,自惭形秽的同时,连忙小心的收拾自己的不妥之处,然后,以一种虔诚的态度步入美轮美奂的天地。不由自主地随同作者一起去奔赴一次不用乘坐任何交通工具的既辛苦又缤纷绚丽的文化旅程,去领略这片既陌生又熟悉的土地上莽莽苍苍的人文山水,尽情地饱览一个文明古国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底蕴,进行一次精神上的饕餮大餐。  相似文献   
5.
心灵的远行     
正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想出去走走,即使舟车劳顿、交通拥挤,也下定决心继续前行。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从一座城市赶向另一座城市。远行,或许只是为了追寻一种有异于往日的感受,只是为了回到自己的城市时,能在以后单调的岁月里咀嚼那几日的惬意。"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嵯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心灵也需要适时的远行,就像蝴蝶最终会破茧  相似文献   
6.
例文3 猜     
正"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①没来由地就想起唐人崔颢的一曲《长干行》,简单朴素的白描,犹如初春三月燕子的呓语呢喃在耳边响起,拂面而过、玲珑剔透的江南的风轻雾浓、杏花春雨。那银字笙调、尘满客袍的官人,那家住横塘、水宿风行的女子,是如何从风尘仆仆中闻到家乡的气息,从而停棹相问的呢?萍水相逢,又如何在一回首一刹那揣摩到对方的籍贯?  相似文献   
7.
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据说令李白拍案叫绝:“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为之敛手。该诗也因此更加名声大噪,一直被人们奉为咏黄鹤楼之绝唱。  相似文献   
8.
唐代大诗人李白年轻时曾仗剑远游,这种“远游”在唐代读书人中比较普遍,有时称为“宦游”(为求作官以实现理想壮志而在外飘游。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结尾两句就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  相似文献   
9.
古迹胜地黄鹤楼,题诗无数,为何独以崔颢的一首冠压群芳呢?即使“心雄万夫,激昂青云”的李白,也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评为“庸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实为得体褒誉。  相似文献   
10.
周红雷 《考试周刊》2007,(45):101-102
本文通过对《黄鹤楼》这首诗句中首句究竟是用"黄鹤"还是"白云",这首诗是一首古体诗还是近体诗的探究,以此从多角度、从整体去鉴赏这首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