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娜 《世界文化》2009,(3):20-21,26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普希金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而阿赫玛托娃则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这位女诗人以纤细入微的笔触,将女性在爱情中幽微曲折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一串串优美动人甚或凄婉的诗歌呈现在我们面前。更可贵的是,她的诗还包含了对爱情清醒冷静的思考,承载了一种独特的坚强与鲜明的自我意识,因此引得人们争相传颂。  相似文献   
2.
爱情小说在俄国流亡作家布宁的创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其中,女性人物形象构成了其小说世界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女性形象的塑造是作家反映现实、呈现生存本质的功能显现,也是他探索情感世界奥秘、叩问个体生命意义的一种形式,更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对形而上哲学思考的一种文化表征。研究布宁小说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布宁小说、解读俄罗斯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俄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伊·阿·布宁侨居时期的短篇小说《中暑》在其爱的创作主题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该文以这篇小说为例 ,力求探索布宁创作的语言风格、写作技巧和对爱的独特诠释。精确的词汇选择 ,得心应手的环境烘托 ,作者娴熟地勾画出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令人震撼的故事 ,表达了 ,爱 ,哪怕只是短暂的 ,只要有瞬间的激情 ,也弥足珍贵 ,因为它是人与贫乏的现实生活的抗争。  相似文献   
4.
布宁在表现爱情主题时处处渗透着其本人对人生深刻的哲学思索。本文通过对《轻轻的呼吸》以及短篇小说集《阴暗的林荫道》的简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爱情之于布宁一方面是最大的幸福,同时又是最大的悲剧;是幸福与痛苦交织在一起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西方哲学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即胡塞尔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看",影响着整个哲学界。作为20世纪经典作家,布宁的创作也紧跟时代大背景,布宁小说的某些全新的创作技巧与现象学的一些原则不谋而合,创造出许多情节并不是很曲折,故事的空间和时间都呈现出片段性的作品,《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布宁最为出色的一部作品,在现象学的叙述中,时间,空间都呈现一种别样风貌。  相似文献   
6.
布宁和纳博科夫是俄罗斯侨民文学史上举世瞩目的两位天才作家,两人是忘年之交,文学让他们的命运相互交织而灿烂辉煌.多年的侨民生活让他们在异质文化间寻求文化身份的认同,但两人各自强大的文学气场又使他们相吸相斥.总的来说,他们的文学较量可以分为相吸相敬、相互赶超和并蒂开花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无与伦比的短篇小说大师"(?),20世纪俄国著名犹太作家伊萨克·巴别尔(Isaac Babel,1894—1940)命运多舛,在俄国文坛浮沉波折,毁誉参半,而在俄国境外却声誉日隆,有人曾将其与高尔基、布宁、阿赫玛托娃、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任  相似文献   
8.
1953年11月8日,巴黎街头寒意袭人。远离闹市的一座幽静而简朴的寓所里,俄罗斯的一位天才溘然长逝。他就是俄罗斯著名诗人、流亡作家伊万·列克谢耶维奇·布宁布宁一生坎坷,但令他死不瞑目的是最终未能圆自己的回国梦。笔者久久凝视画面上的布宁墓,凄凉之感瞬间便痛彻骨髓,且久久挥之不去。作家的横溢才华举世瞩目,令人钦羡不已。但最令人为之震撼的还是贯穿其生命与创作始终的拳拳赤子之心和悠悠报国之情。俄罗斯这片美丽的土地孕育了这位天才作家。布宁的故乡奥廖尔地处俄罗斯腹地,风光秀丽如画。屠格涅夫、列斯科夫、费特、丘特切夫等一…  相似文献   
9.
白银时代是俄国文化剧烈转型的时期,知识分子顺应时代要求,通过宗教哲学意识的更新,提出了不同于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新的美学观念和主张。布宁作为白银时代的文学巨匠,深受新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并形成自己的美学观点,其爱情小说的创作尤其反映出其对美学的思考,突出将宗教美与艺术美高度融合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0.
布宁是俄罗斯侨民文学的杰出代表,其流亡生活使他在思想和创作方面都饱含浓郁的怀乡情结。本文以布宁的怀乡情结为切入点,从"流浪者的怀乡情结"及"世界文化的怀乡病"两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形成布宁怀乡情结的原因,揭示其怀乡情结独特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