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带灯》是贾平凹创作中较有现实感、也是少有的以女性作为主叙事对象的长篇小说。《带灯》所揭示的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路上的中国所滋生的诸多社会问题,而体制转型又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这里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等。《带灯》延续着贾平凹式的泥土气息,以一个乡镇女干部的视角呈现出当下中国乡村的面貌,并将中国的现实问题投射到中国基层社会,在这一过程中,作家对社会的洞察显得较为真切和深刻。  相似文献   
2.
带灯》是一部绝望和希望交织的小说,它全面展示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世界的当代困境,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乡村伦理的崩溃、对权力的极致追求和乡村暴力的升级。同时它又通过对带灯这个散发理想光芒、以善对人的基层乡镇干部的人物塑造,力图为解决当下乡村世界的困境探索一种新的出路,尽管这亦有可能只是一曲理想的挽歌。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的小说一直注重对故事中人物表演舞台的构建,为故事主题的抒写与人物的塑造提供广阔的叙事空间.《带灯》以樱镇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散发着人性的美又充满文艺气息的普通乡镇工作者,表现出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批判,对公民意识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切忧虑.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带灯》关注当下农村的种种困境,体现了作家直面农村现实的创作立场;同时,也是贾平凹学习汉代文学传统进行自我整理的一种实验。但是,由于作家创作方式和思想资源的原因,小说《带灯》对农村生活的叙述多于描写,对农村问题缺少深入的批判和理性的思考。这也是当前农村书写有待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商洛学院学报》2017,(5):44-47
戏曲在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商洛花鼓戏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对外传播中离不开翻译的支撑。从关联理论翻译视角出发,以商洛花鼓戏《带灯》为例,探讨该剧中方言、俗语等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主要包括直译、意译、直译加注等,为地方戏及其他形式的方言、俗语等的英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新作《带灯》是继《古炉》后暌违两年的"转身"之作。笔者试从主人公"带灯"命名的寓意入手,并从人物周边神秘叙事的驱散看到作者的意识形态考量,最后结合作品文本的俯视视角看出作者的政治浪漫想象以及精英叙述意识的渗入。  相似文献   
7.
乡土叙事主题贯穿了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始终,本文以其长篇小说代表作《浮躁》 《秦腔》 《带灯》为例,试图从叙事视角、叙事主题和思想价值等方面综合分析、阐释贾平凹乡土叙事的现实脉络与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的《带灯》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它是作者第一次以女性为主角创作的小说。带灯这个人物形象我们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概括出来,她对工作认真负责,但是她的骨子里也存在着小资产阶级的特征。她不满政府中存在的黑暗,虽无可奈何,但是仍然心怀理想。带灯形象具有多重性特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带灯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来展现带灯丰富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在他的长篇小说《带灯》中,通过樱镇这样一个基层山区乡镇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深入描写了当下中国乡村的政治生态环境,尤其是通过主人公带灯作为乡镇干部这样一个体制内维护者、帮忙者、修补者的悲剧,更进一步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同时,本文通过小说正文和后记的互文阅读方式,从不同侧面全面体会作者的人文态度,那种“温和的尖锐”和“机智的批判”方式,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力量与理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先生的新作《带灯》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小说讲述了一个美丽的镇政府综合治理办公室女主任——带灯的故事。带灯沉浸在繁杂的工作和不幸的婚姻里,精神逐渐贫瘠,却在无意当中,养成了给小镇名人——元天亮写短信的习惯,并以此作为精神寄托。带灯向元天亮写手机短信倾诉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吐露内心情感的困惑,元天亮逐渐成为一个精神的符号,带灯在单向的付出和获得中不断向上地成长,试图借此在泥泞的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