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及18世纪前半叶的钢琴音乐,人们往往更多的关注于德国的巴赫与亨德尔,意大利的斯卡拉蒂,而对法国的弗朗索瓦?库普兰的重视及研究程度远远不及前几位作曲家。与巴赫对巴洛克音乐时代的总结与里程碑意义相比,弗朗索瓦?库普兰的两百多首古钢琴标题小品则是洛可可音乐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巴洛克向古典主义时期转变的这一历史进程中,有着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西方音乐史上称为前古典主义时期(1720年-1780年)。其中包括三种艺术风格:洛可可风格、华丽风格以及情感风格。在17世纪的欧洲,洛可可风格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流。这一风格从建筑领域开始并影响到绘画、美术、服饰等各个方面,笔者主要从将其形成的原因、影响、代表人物几个方面来阐述,并着重分析洛可可风格在音乐中的体现,从而更好的理解洛可可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3.
《芦苇》为法国大键琴演奏家、管风琴演奏家弗朗索瓦·库普兰《羽菅键琴组曲集》中第十三组曲中的第二曲,作品高贵优雅、细腻柔和、忧郁神秘,为当前国内外键盘音乐会的必演曲目之一.文章通过对其现代演奏意义的思考,探讨年轻且极富表现力的自由低音手风琴对该作品的演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库普兰、拉莫的键盘音乐创作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其套曲结构、套曲内部内容布局、调式调性和声,装饰音以及演奏技巧等方面,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求库普兰、拉莫在创作上的对比与联系,定位其创作的风格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