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通过造反与招安两种观念的对立和冲突,展现了“江湖”化与“庙堂”化的融合、渗透与排斥。从这种化视角阐释梁山水泊的内部冲突,对深入理解《水浒传》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弓木 《现代语文》2011,(1):F0004-F0004
没有风 一弯残月,让夜空 黝黑清冷 没有铃声 没有虫鸣 偶尔的犬吠 刺破幽长的 历史  相似文献   
3.
陈根远 《收藏》2007,(12):122-124
虞世南与《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出身东南名门望族。唐代杰出书法家,其书胎息智永,尤工真行,法度严谨而出之从容,圆融遒逸,风神萧散。据传,唐太宗从虞世南学习书法时,唯感“戈”法最难摆布。有一次写到“戬”(jiǎn)字,便将右边戈部空下,后虞世南补上,太宗以为得意之作。魏徵见之,赞:天笔所临,万象不能逃其形,今仰观圣迹,惟戬字“戈”法逼真。太宗所后,叹服不已。  相似文献   
4.
黄健 《文教资料》2006,2(35):83-84
作为先锋作家,余华从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开始,经历了语言的实验和意识的维新之后,指向一条颠覆传统文学中的语言暴力与精神专制主义的先锋之路。在他身上的先锋内涵的转换中,中国传统文人的庙堂意识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对民间的强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檀香刑》是一部在当代文坛引起很大争议的小说 ,诸多评论家有过见仁见智的各种阐释。本文只选择钱丁这个人物为观照对象 ,探究他因角色冲突带来的两难生存处境 ,审视他延宕生存选择的自欺策略 ,解析严酷的刑术政治环境下 ,他无从逃避的生存悲剧。同时希望藉此达成对庙堂知识分子这一文化类群整体的生存反思。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代 ,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而这一阶段中士人美学无疑是其主要的表现形态。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生活的疾苦 ,士人们从庙堂政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于自然山水之中感悟宇宙情怀 ,开始了对自我生命的关注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里凌空高蹈、张扬个性。他们于或超越、超脱 ,或悲痛、悲伤 ,或忧虑、忧愁 ,或歌或哭之中演绎出了该时代中人与文的丰富主题 ,呈现出了无限丰富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是民间与庙堂共谋的结果:庙堂意识在对民间秩序的维护中完成了自身合法性的陈述,民间意识在对政治意识的皈依中实现了自身的完整性。在二者共谋的基础上,知识分子的创作地位发生了倒置,丧失了自由表达个体意识的能力。创作过程中主题先行的创作理念、集体创作的写作模式和文艺——意识形态一体化的文本结构都对当代文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是湖南凤凰县人。不以书法名世的沈从文,却以一手高古、简约的章草独步书坛。如果说,作家沈从文用自然而清淡的笔触在他的文学作品里展现的是山水的秀美、人性的凄美和生命的壮美,那么书家沈从文笔下的生命线条里展现的是他"抽象的抒情",是一种沉静深远之美。  相似文献   
9.
《檀香刑》是莫言艺术创作的一次"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是其"作为老百姓写作"的有力尝试。莫言即是站在民间文化的立场上,用老百姓的语言(民间的说唱艺术---猫腔)、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叙述一段民间文化的不屈抗争史。作品在民间文化与庙堂文化的矛盾斗争中,展现了民间文化的巨大的原始生命力,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0.
"乡野"和"庙堂"隐喻两种不同的场域:在物理层面,前者象征农村生活空间,而后者象征城市生活空间;在制度层面,前者象征社会结构的下层,而后者象征社会结构的中上层。从乡野到庙堂的穿越,既是物理空间的迁移,也是社会阶层的流动。陪读作为农村家庭投资子女教育的一种方式,是借由物理空间的迁移而期望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然而,陪读虽然将农村子弟从乡土空间转移到城镇空间当中,但由于农村家长可能依然延续其既有的文化惯性及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因而陪读这一行为本身在助力农村子女的学业成功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多元竞争的新情境下,农村家庭需再造其教育观念,超越单一化的教育投入,而从更多元的内容中拓展其子女的教育。学校与农村家庭之间需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以促进学校中的文化形态与教育理念迁移到农村家庭当中。此外,应挖掘乡村空间中有教育意义的元素,以拓展学校的教育边界和教育内容,从而助益于消除城乡之间的隔阂,实现城乡教育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