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5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框架结构设计中楼梯平台梁与框架柱往往形成固定端约束,从而出现短柱这一问题提出框架结构设计中避免短柱出现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Reinforced concrete (RC) columns lacking adequately detailed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do not possess the necessary ductility to dissipate seismic energy during a major earthquake without severe strength degradation. In this paper, a new retrofit method, which utilized fiber-reinforced plastics (FRP) confinement mechanism and anchorage of embedded bars, was developed aiming to retrofit non-ductile large RC rectangular columns to prevent the damage of the plastic hinges. Carbon FRP (CFRP) sheets and glass FRP (GFRP) bars were used in this test, and five scaled RC columns were tested to examine the function of this new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ductility of columns. Responses of columns were examined before and after being retrofitted.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is new composite method can be very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anti-seismic behavior of non-ductile RC columns compared with normal CFRP sheets retrofitted column.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还必须满足延性要求。建筑结构的延性是保证建筑物在受到地震力、风力等荷载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产生可控塑性变形破坏、避免突然脆性破坏的主要条件。文章介绍了框架结构概念设计和延性设计的意义,通过分析多次震害框架结构破坏特点,提出了延性设计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代,由于科技不断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着我国建筑行业飞速的发展。建筑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的最主要的场所。建筑设计的要求同样也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而更加严格。作为建筑设计环节中的抗震设计地位越发的重要。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一旦超出了建筑构件和材料的相应的极限时就会发生位移、坍塌、加速等灾难。所以对建筑结构层等位移延性反应的设计是为了保护人家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阐述了建筑结构层等位移延性反应抗震的设计要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控制技术是整个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最关键的技术,涉及的环节较多,每一个环节控制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预应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因此,把握好张拉控制技术的每一个环节,对保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质量和安全,延长使用寿命,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建筑结构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案中,抗震措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提出了借助组合抗震能力将抗震措施量化的方案,以寻找基于不同性能要求与不同抗震措施之间的基本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姜大源先生倡导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课程,强调学习情境的设计要≥3。为什么非要大于或等于三,可不可以多多益善。对此不少人可能还缺乏深刻理解,不明究里。故笔者穷原竟委,思之书之。1.从哲学角度考量。"三"在古代是表示多的一个概数。它是表示覆盖周延性的一个最大的概数。如覆盖时间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覆盖空间的——长、宽、高,覆盖研究领域的——宏观、中观、微观,覆盖事物发展过程的——肯定、否定、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抗震设计中的延性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延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受压区高度的变化对延性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在相对受压高度相同的情况下,预应力度和张拉控制应力对延性系数的影响范围在0~0.2内,对比相对受压区高度时可以忽略考虑,其他的几个因素对延性变化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包括强度、刚度、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延性、能量耗散、构件破坏等的变化规律。本文从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损伤评价出发,采用九个墩柱的破坏性试验数据,通过基于位移延性系数的损伤评价模型和经典损伤评价模型对试验墩柱的损伤程度进行了评价,并比较了两种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