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佩纶是马江战役中方的指挥官,关于其有无在战时怯战逃跑,前人各执一词。在研究中发现,张佩纶在战时名义上登山观战,实则是在为自己的安危着想,主动放弃了中方的最高指挥权,令陆路和江上的部众群龙无首,没有统一指挥,最终败得很惨。而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张佩纶主动放弃指挥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画张爱玲     
何宁 《收藏界》2014,(7):102-103
张爱玲出身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同光“清流派”的中坚人物,外曾祖父李鸿章更是中国近代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或许这是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与势利的主要原因。少年时一刹那间转瞬即逝的明亮与快乐,然后青年时横空出世时的恣肆与辉煌,最后,剩下的几乎全是道不尽的无奈失意与苍凉……孤独、困顿、乏爱、早慧、自尊,由此而形成了爱玲孤清自傲的性格。她的作品充满悲剧感,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后面的“可怜”,  相似文献   
3.
孙智正 《初中生》2009,(5):41-44
张爱玲,1921年生于上海,祖父为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为李鸿章之女。张爱玲原名张瑛,小学入学时,妈妈替她改名为“爱玲”,为英文“ailing”(烦恼)的音译。1943年,张爱玲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同年创作《沉香屑·第二炉香》、《心经》、《金锁记》、《倾城之恋》等重要作品。1995年她在美国逝世。  相似文献   
4.
在中法战争期间,名谏官张佩纶曾被清政府派赴会办福建海疆事宜。战后,张佩纶因误荐徐延旭和马江战败而受到严惩。这件事,后来被一些人渲染成慈禧太后“瓦解清流”的阴谋。如黄浚在《花随人圣庵摭忆》一书称:“盖光绪初年之四谏,及清流,议论风生,封事劘切,久为西朝所不满。……陈弢庵以内阁学士,拜会办南洋军务之命,亦宫中强委以兵事,欲入以罪,会陈丁艰归,其后卒以荐徐延旭、唐炯案降五级。张绳庵则最不幸,以书生典兵,甲申马江之败,身名俱裂矣。  相似文献   
5.
九月二十一日 星三 闰月二十九日 晴 微热入夕雷雨 疝较愈,饭量复常.晨九时,往哈佛燕京社开会.阅<涧于日记>(张佩纶作)毕,亦有一二轶事可采.涧于以万金得其妻父朱学勤藏书一百八十二箱(艺风云:款未交足,书亦未全交),集部钞本最多,宋本以<周礼>、<晋书>、<两汉会要>为甲观.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脆弱与苍凉似乎与生俱来。她出生名门,祖上是赫赫有名的李鸿章和张佩纶,而她却正赶上这个名门世家的衰落之际。年幼的她经历了一个家族的大起大落,又在父母不和、家庭纷争之中,饱尝人间冷暖,经历过母亲的出走,挨过父亲的毒打,在好容易逃出了父亲的家,又因为开销问题与母亲产生矛盾。她不仅在家中深切的体会到人心不古、世态炎凉,她所处的那个新旧交替的动荡的时代.也让她从骨子里感到苍凉。  相似文献   
7.
晚清张佩纶提出庄子为屈原凭吊者的观点,颇为新颖奇特,发前人所未发.他先通过"考证"得出庄子为楚人的结论.进而,通过比附庄屈之文,认为庄子每作一文都直接和屈原有关,或有所劝诫,或为之鸣不平,或深痛凭吊.其实,在思想主张、处世原则等多方面,庄屈之间都存在质的差异,二者绝不可能成为惺惺相惜的诤友.张氏之论固然流于穿凿附会,但确属有感而发,其中渗透着他的出身与志向,更是对宦海沉浮的委婉诉说.张佩纶的此种言说方式,在晚清非常流行,有所不同的是张氏旨在寄托人生不幸,而非政治宣传.  相似文献   
8.
马尾海战的失利使张佩纶处于漩涡中心,从张佩纶在战前坚决主张抗战的言论、就任后积极展开的军事防务、马尾海战所发生的历史背景、当时中法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张佩纶的功过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以进一步认识历史的生动与复杂。  相似文献   
9.
戴海斌 《中国文化》2012,(2):196-204
张佩纶(1848—1903),字幼樵,号篑斋,直隶丰润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次年联捷进士,授编修。历任侍讲学士、署左副都御史。中法战争中受命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战败遭褫职戍边。  相似文献   
10.
赵伟 《档案时空》2014,(11):36-38
晚清光绪年间,京师盛传“李鸿藻为青牛头,张佩纶、张之洞为青牛角,陈宝琛为青牛鞭,王懿荣为青牛肚,其余牛皮、牛毛甚多”,这里说的是那些出身翰林的词臣言官,其直言敢谏,封奏联翩,一时号为“清流党”(又称“前清流”)。可惜的是,在之后中法战争中,风头最健的张佩纶受命福建海疆,结果马失前蹄,惨败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