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什么有的校长总是热衷此道,就是跳不出这一窠臼?根本原因还是角色错位!有段时间,社会上流行这样的说法:校长既要是教育家,又要是社会活动家、企业家;"校长职业化"的鼓噪在理论界甚嚣尘上,一些人极力鼓动校长去做学校的"职业经理人";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进校长任期交流或岗位轮换,在某些地方,校长在一所学校待不到两年就得挪窝儿。于是,做一招见效的事,做形象凸显的事,做名气大涨的事,自然就成了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观念革新是构成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张维迎与他的同代人一样,就是这样一个致力于在改革进程中挑战和颠覆人们观念的人  相似文献   
3.
今年暑假期间读了张维迎《大学的逻辑》一书,由于对大学的理念本来就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读此书后,梳理思路,不由得产生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和研究参考》2004,(10):21-21,28
8月28日中国企业家论坛深圳年会顺利召开,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一篇“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与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的演讲中,对于企业家生存环境进行疾呼,也对经济学家“以维护学术自由为借口发布不负责任言论”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5.
《学习时报》刊登张维迎文章指出,要理解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改革及其成就,我认为有五个转变最关键:  相似文献   
6.
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每一步都有困难,是各种利益和价值观念平衡的结果7年前,癸未初春。在北京大学寒假例行的战略研讨会上,刚刚上任两个月的校长助理张维迎就北大改革抛出了两个论点:一是"引入竞争",二是"不升即离"。这场会议酝酿了一场后来被认为是北大86年来最激进的人事变革,  相似文献   
7.
8.
正人们普遍认为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最大阻力,但若看一下中外历史,许多成功的改革,甚至革命,都是既得利益者推动甚至领导的。以下节选自张维迎最新代表作《理念的力量》既得利益者是否能变成改革者?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正面的。人们普遍认为既得利益者是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一点当然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中外历史,许多成功的改革,甚至革命,都是既得利益者推动甚至领导的。如果既得利益者不能变成改革者,改革是没有希望的。只有当既得利益者有可能变成改革者的时候我们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9.
2006年初和君创业总裁李肃发表公开信要在清华大学和郎成平就国企改革的一些大是大非问题进行论战,郎未予响应。作为参与过众多国企改革的资深管理顾问,李肃的质疑有新的见解吗?国内其他学者如张维迎、周其仁、张文魁等对此有何评论?一场财务专家、经济学家、管理顾问之间对中国经济改革核心问题的论战是有真分歧还是仅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仔细研读各方观点,推测持论立场,我们的发现十分有意思。  相似文献   
10.
大学的逻辑大体上可以被看作是大学、大学教育与大学教师之间所固有的联系。张维迎从大学治理的角度阐述了大学逻辑的基本含义,尖锐而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大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或深层次问题,提出了以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培育大学教师市场、激发大学教师创新精神、提高学术生产力为主要内容的大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思路,极力推行本校博士毕业生不得留校、非升即走和终身教职制度、学科末尾淘汰制度等一系列革命性的治理措施,从而在探索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方面走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