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路弹腿     
熊征 《精武》2005,(4):36-39
1.马步腰拳(左) 与第二路的马步腰拳(左)相 同。 2.弓步架打(右) 双脚碾地,上身左转90°,成左 弓步。左臂内旋,屈肘上架于额角前 上方,拳心向前;右拳从腰侧向前平 击,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28)。 要领:左拳上架应与右拳冲出及 双脚碾地同步。 用法:敌我对面,敌用右直拳击 我面部。我用左前臂上架敌前臂,右 手以直拳击敌面部或胸部。  相似文献   
2.
十二路弹腿     
熊征 《精武》2005,(3):10-14
弹腿是我国北方非常著名的武术套路,在以“北腿”著称的北方武术流派中,有很多是以该套路启蒙的。例如,练查拳的往往就在学练十路查拳之前先学弹腿,练华拳的也大多在学练十二路华拳之前先学弹腿,当年精武会还曾将弹腿作为基础功夫加以传授,其他诸如劈挂拳、八极拳、六合拳等门派也将其作为基础套路。  相似文献   
3.
马振邦,回族,中国武术八段。自幼习武,精通查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通备、劈挂、红拳等传统武术。担任陕西省武术队教练,总教练三十年,培养出了徐毓茹、高西安、白文祥、赵长军等著名武术运动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多部武打影视剧的武术设计、武术指导,塑造了电影武当中南山道长等人物形象。出版了十路弹腿新、旧两册,和武术初学二十六讲等著作。发表了关于武术运动的一点浅见(?)还武术的本来面目谈拳械套路中的武术意识和神态合一等论文。  相似文献   
4.
正踢腿和弹腿是武术运动中经常出现的两个动作,具有动作简练、实用性强的特点,是学习武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怎样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并设法解决问题,是学好动作的关键所在,对今后学习高难度的腿部动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潘双喜  潘双喜 《精武》2005,(11):48-49
柔拳为少林拳中的上乘功夫,与心意把,二十四路弹腿同为少林镇寺之绝技,很少外传,相传柔拳为禅宗二祖慧可所创,其拳理尊少林武医结合之法,以医养武,以武扬医。经常练习柔拳,有通经活络,  相似文献   
6.
《精武》2011,(1):22-25
  相似文献   
7.
博成 《精武》2004,(2):24-25
勾挂腿法发力训练 勾踢:以左实战式右勾踢为例,甲(左者)左脚快速向前垫步,重心移到左腿上,右脚向前勾踢对方支撑腿.同时右臂向后横抡,将对方制服(图1,图2)。 低踢:从对方支撑腿的外侧低踢其支撑腿。动作要领与勾踢基本相同。 辅助练习:在体前放一沙袋,用脚内侧低踢沙袋底  相似文献   
8.
李新宏  郭杰 《精武》2005,(6):32-34
顺势是流传于河北唐山地区的优秀拳种之一,现已在唐山传承了四五代人。除了在唐山地区流传外,该拳在江苏徐州也有一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唐山顺势门第五代传人胡春秀、胡春光兄弟因工作定居于江苏徐州,在该地区广为传播顺势门。据记载,该拳最早由丰润县冯万合传授,又有第二代刘彦昌、第三代王荣昌等前辈传至第四代刘照远老师。笔者有幸结识今年已85岁高龄的刘照远老师,在此将顺势门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西域教门"为线索,研究我国回族武术产生、表征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研究证实:回族是通过古丝绸之路输入并经过改造的一个外来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崇尚《古兰经》,其宗教文化与武术技艺相互融通;回族武术源于明代,与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有着密切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查拳始创于山东冠县人沙亮,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查拳大师;吴钟是另一位杰出的回族武术名师,他是八极拳在沧州地区的第一位传人;民间俗称的"昆仑派"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回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查拳、华拳、腿拳、洪拳、炮拳、弹腿和摔跤,回族武术最终形成了"把式加跤"的特色。博爱、共享文化思想奠定了教门回族武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新宏  郭杰 《精武》2005,(8):14-15
(接上期)弹腿第五趟:五趟栽捶步要斜 1.马步横拳:左腿向左迈出一步成马步,同时右手从上向下抓掳回收,同时左拳向左打出左横拳,目视左拳(图59,图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