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梦”与“归心”深处的旷达——谈苏东坡贬谪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旷达"言东坡词几成定论。东坡词"旷达"风格的形成虽然有天性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人生的苦难中逐渐磨练发展的结果,因此东坡贬谪词更能体现其旷达的词风。"人生如梦"在东坡词中多次出现,经过贬谪之后,东坡在看似颓靡的"如梦"的人生观中融入了豁达的心态;东坡有着很强的"归乡情结",在欲归而不得的贬谪生涯中,他超越物质和精神上种种困境,达到了"心安处即吾乡"的境界。这两点是其贬谪词中旷达风格的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2.
[摘要]师陀的《果园城记》和张承志的《黑骏马》在文本结构上均含有“离开——归来——再离开”的“归乡”模式,但二者精神归乡之旅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写“乡土的矛盾与反抗”,另一个则是“深沉的眷恋与皈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二者对时空关系错位下对故乡的态度及两位作者与传统文化的位置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末北岛移居国外后,其诗歌的创作风格和情感主题发生了巨大变化,曾被其极力批判的“故乡”成为他唯一的精神避难所。但是,他的“归乡”之梦在直面历史现实之时却深陷“迷途”困境。欲归而不能所引发的焦虑和困窘不仅构成诗人精神世界的主要矛盾,而且幻化成为诗歌创作的情感兰旋律。  相似文献   
4.
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似乎都寄寓着浓郁悲凉的“归乡情结”,这可能囿于作者灵魂深处“归乡情结”的缠绕,亦或源于作者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的孤独漂泊之苦与身世落魄之悲凉,又或许源于作者对精神家园迷失的困惑与寻找理想出路的迷茫。鲁迅的小说《故乡》亦是如此,其字里行间渗透的“归乡情结”确乎是颇有性味的题旨。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在整理一生中的百多张奖状和荣誉证书时,发现了43年前的一张“聘请书”。由它引出的台胞归乡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6.
由五代入宋的徐铉的送别诗打破了晚唐以来许浑等人模式化、机械化写作的模式,立足于自身感情的抒发,借送别他人之际,诉说自己的归乡之意、思乡之情。徐铉的归乡之思,更多的是他无奈之情的流露。他已将故乡的概念赋予了更深厚的内涵,不仅仅是地域范围、乡土亲情层面上的思乡,更多的是寻求精神领域的一种寄托,包含了更多的寻根意蕴。  相似文献   
7.
知青小说乡恋叙事表现出对城市的厌弃以及对乡村的回归,这种叙事倾向与鲁迅先生的"归乡"小说取得了惊人的一致;知青从当初争先恐后的回城到乡恋叙事中知青主人公对乡村的情感皈依,更是昭示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悖论。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日本战后文学异端者”的安部公房由于个人成长环境和经历的特殊,他对整个二十世纪的时代主题--家园的失落有着比其他作家更深刻的感受。因此从安部的作品中流露出了浓浓的归乡情结。他在作品中自觉且执着地站在时代形而上的高度,不断反映并且思考“无家可归”“失去故乡”的现代人的苦恼和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思念故园的归乡情结、国破家亡的感伤情怀与恢复河山的爱国情操,构成了郁达夫海外旧体诗创作的主要内容。特定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环境,造就了郁达夫诗歌特殊的风貌。其中所包涵的满腔热忱与赤子之心,最终完成了诗人自己生命的绝唱。  相似文献   
10.
高敏 《时代教育》2014,(11):207+210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首开乡土小说风气的作家,归乡情结一直贯穿在他小说的创作中,这种强烈的情感同样在他的小说《故乡》里深深的埋藏着。本文通过对《故乡》内蕴的分析,充分揭示故乡在鲁迅心灵的深刻投影及作家对故乡乡民深切的热爱和浓深的愤恨之情,并由此观到深层的"回归"与追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