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苏彝语的构词方式既具有彝语支语言的共同特征,又保持着本支系词汇固有的特点。其特点主要呈现为单纯词较丰富,以双音节单纯词为主;合成词中复合式居多,附加式前缀词偏少,后缀词较多;四音格重叠形式丰富,有一部分拟声词。  相似文献   
2.
杨娟 《科教文汇》2014,(26):81-83
疑问语气是根据表达功能区分出来的一种语气,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疑问语气是表示询问、反诘、测度等的语气,通常与陈述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相对。平时说到疑问语气,多指广义的疑问语气。彝语里疑问语气十分丰富,也很有特色。这些语气可表特指疑问语气、选择疑问语气、反复疑问语气、反问语气等。本文通过分析黔西北彝语中疑问句的构成方式和特点,归纳出彝族语言疑问语气的八种表达方式,从语言学的视角印证彝语与藏缅语同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凉山彝毋宾格代词,“go”主要起代替人、事和方位名词等作用;同时“go”在句子的结构中与谓语动词结合时有变调的现象,而且变调的现象比较复杂,主要是“go”与中平调动词、低降调动词等结合时要变调。但这种变调变音现象并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而是有其严格的规律。一般来说,“go”与高平调、低降调动词结合时声调不变;“go”与中平调动词结合时声调变为次高调;名词宾格代词“go”与低降调动词结合时不变调,但其后的低降调动词的声调变为次高调。  相似文献   
4.
彝语支民族与古代氐羌人有渊源关系。在上古汉文文献记载中其文化明显表现出崇拜火,这种崇拜火的文化现象后来在彝语支民族中反映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火葬、火把节、火禁忌等都是彝语支民族的尚火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5.
彝语和汉语同属一个语系,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影响,在文字、语音、语义上都有很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结合部分辞书的各种注释,用彝语和《诗经》部分篇章在语词、语音、语义上的比较印证彝、汉语一些字词在语音、语义上的相似、相近、相同,指出部分汉语注释不清楚、概念混淆或解释错误的字或词,并说明彝、汉语在历史上和今天都有不少的同源词。  相似文献   
6.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大语系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在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使用本族语为主要信息交流方式.对于云南的少数民族来说,汉语就是第二外语;而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从他们开始学英语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开始了第三外语的学习.彝族学生学习外语要克服彝语思维对英语语法习得的负迁移的影响,把语言的学习和了解知识结合起来,提高英语语法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彝族诗歌《招魂》的英译版本Calling Back the Soul of Zhyge Alu作为主要对象,试图从比较文学之翻译研究的视角,重点考察彝族诗歌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与作者、译作与原作的关系,并将引用作者与诗歌译者之间访谈的部分内容,增加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有效性,进而对比较文学视野中的彝族诗歌之翻译研究做一次学科上的尝试,以探寻彝族比较文学研究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连动结构是藏缅语族语言的重要类型结构特征之一。纳苏彝语连动结构是一个以语义语法范畴为链条组成的结构,在形式类型上体现出一个句子可以存在两个以上连用关系的动词,在意义上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即陈述同一主语。连动短语的各动词之间有时间先后、目的、因果、方式、手段等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具有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特点。具有语法身份的动词一般都表示趋向性的动词,在使用过程中,部分连用的前后动词会出现强弱虚化的语法现象,虚化一般发生在后一个动词上,虚化之后语法结构类型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9.
支格阿鲁是古代彝族的神话英雄人物,被西南地区的彝族认为是远古祖先,受到崇拜.彝语南部方言区流传的笃杰阿龙(也称阿龙)传说,就是支格阿鲁传说.相比之下,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已经从文学、信仰观念层面发展到了仪式实践阶段,这是支格阿鲁崇拜文化中的较高级阶段.支格阿鲁是祖先神、生育神和村寨保护神.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形成了两项村寨集体性的信仰民俗仪式:“咪嘎哈”仪式和“德培哈”仪式.“咪嘎哈”仪式一年一度举行,“德培哈”仪式十二年一度举行.目前,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文化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传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以凉山州初中毕业的彝族学生为主,且大多来自偏远山区,语言环境以彝语为主。彝语与英语在很多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同时,很多彝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英语其实是其"第三语言"。中职英语教育强调语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