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及明朝末年西方几何在我国的传播,不少人都会立即想到徐光启,认为仅有他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实当时还有一位学者也作出了非常出色的贡献,他的工作可以与徐光启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媲美,这个人就是浙江人李之藻(1565-1630).本文拟就李之藻的贡献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一明末清初,在天主教的活动中,起着很大作用的乃是上海人徐光启(1562~1633)。他位至内阁大学士,翻译和介绍了西洋科学书籍,是有名的“实学者”。同时,他也是“明末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是受到耶稣会士高度评价的伟大的天主教徒[1]。至今为止关于徐光启的研究可分为二方面:一方面作为实学者(科学者)得到了高度评价;另一方面是研究和评价了他的天主教徒之事迹。在这些研究中,作为当时的天主教徒,尽管他受到了高度的评价,但是关于他对“天主教理解”则作了如下的评价:“徐光启的根本思想包含了中华思想,所以不能完全说是天主教民[2]。”…  相似文献   
3.
中国数学教育水平究竟如何?怎样论其长短?这是难以回答的问题。中国作为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现象极其丰富,不能一言以蔽之。若论重视,中国可算得上人人、家家、地地都重视,这构成了数学教育向好发展的基本动力,就算是学校教得不理想,还有家长和社会可发挥  相似文献   
4.
5.
晚明译入西方科技改变了社会风气,以徐光启为中心的开明士大夫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翻译了众多的西方著作,并主张科技救国。在科技翻译思想上主要表现为以度数之学为科技发展之根基,便于旁通众务;以实用为科技选择之圭臬,追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超胜为科技创新之指向,虚访勤求地会通中西科技。在科技实践中开展了丰富的济民救世活动,并在历法、数学、农业和军事上颇有贡献。同时,这一时期徐光启翻译和研究西方科技背后蕴涵的科技翻译思想和科研实践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历史意义。不仅给国势衰微的晚明再创了科技事业的辉煌,推动了近代科学思想的启蒙,而且有助于国人运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思想解释科技,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实践,最终寻求创新发展的超胜之路。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光启学校成立50周年,菲律宾邮政于2006年6月6日曾发行一套4枚邮票,其中一枚的主图是一尊中国明朝官员的半身雕像,并印有繁体中文“光启”两个大字和拉丁字母“Paul Hsu Kuang-chi”字样(图1)。  相似文献   
7.
杨晓霞 《大观周刊》2010,(37):10-11
本文通过对徐光启和李鸿章不同的生平简介与分析,论述明末与清末中国士大夫对西洋文化的不同接受态度,是由于明晚期社会和清末社会思想开放程度的不同而导致的。本文从这方面论述,是为说明明代不是传统认识中的黑暗,而是开放开明的。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文化近代化转型即将完成时期,中国也从明末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其先行者就是利马窦和徐光启。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末世,来自体系本身的巨大排拒力和阶级、时代的局限,终至明末主动、平等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行为如昙花一现,很快结束了。  相似文献   
9.
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只完成了前六卷,之所以如此,有人认为是利玛窦不懂立体几何,无法进行后面的翻译工作。此观点通过分析利玛窦当年在罗马学院的学习经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利玛窦和徐光启之所以没有继续后面的工作,实属无奈。  相似文献   
10.
西洋火器引入与徐光启对外新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名臣徐光启受到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深刻影响,为了明王朝与清朝的战争获得胜利,在澳门葡萄牙人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成功推动了从澳门引入先进西洋火器.与此同时,他敏锐地意识到新式作战工具所带来的对传统冷兵器时代战争观的颠覆性变革,阐发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崭新的进攻与防御思想.在这种努力的背后,显露出中国知识阶层对17世纪初外部世界认识的微妙变化,特别是引发了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华夷秩序下传统对外观念的反思和冲击.虽然新式武器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改变了北方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但却无法根本挽救明王朝的衰落.值得关注的是,大规模引入西洋火器的行动激起了明王朝内部新旧观念的激烈斗争,迫使徐光启的计划最终半途而废,而且明王朝使用先进西洋火器反过来也刺激了清朝在此领域的迅速发展.徐光启引入西洋火器,其主要目的无疑是为了挽救明朝覆灭,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他希望能借此机会改变南京教案后明朝确定的排斥天主教政策,推动天主教在华的进一步发展.徐光启抱憾去世后,他引入西洋先进火器和战争思想的努力,间接地为清朝彻底击败明朝,统一国家,拓宽疆土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