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的】1.掌握并理解意象的概念。2.利用意象来鉴赏古典诗词。【教学重难点】1.意象的内涵。2.意象与情感语言的联系。3.意象、意境、感情的联系。【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音画素材:李清照《一剪梅》。【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之一——意象的解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多,同时鉴赏诗的方法也多,但为什么选择意象来学习呢?因为在中国众多的诗歌类型中,写景抒情诗占  相似文献   
2.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文言文又是现代汉语的根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奇葩。文言文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民族语言的发展进程,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但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传统的逐字逐句翻译,划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等教学模式,收效甚微甚至无效。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进行文言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做好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3.
诗温蝶梦     
正"……三番继母弃亲儿,正应着午时一枕蝴蝶梦。"这是元代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戏剧《蝴蝶梦》中的经典台词。一曲《蝴蝶梦》读来让人击掌叫好,大快乐颐。1958年,我国发行了一套三枚的纪50《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邮票,其中的第一枚就是《蝴蝶梦》。戏曲《蝴蝶梦》进入方寸,不是为了展示蝴蝶的美艳,而是为了昭告人们蝴蝶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融入到了人们的精神与情感生活中。让人口口相传、津津乐  相似文献   
4.
本文品鉴了四句写月极具代表性的诗句,挖掘了诗中"月"这一意象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5.
“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用事者也。”这是南宋词人姜夔《白石诗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就诗词创作而言的。姜夔认为,在诗词创作中,诗人在“用事”时,应当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进行严格的取舍与剪裁。即“约以用之”。用姜夔的这个创作主张来评价梁实秋的怀人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用事”特点,笔者以为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江城子——记梦》与弥尔顿的《悼亡妻》分别为中西悼亡诗中的经典之作。这两首诗作虽题材相同,但在诗的风格、艺术表现手法、意象等诸多方面却大相径庭。试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比分析这两首作品,并找到其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草虫》诗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锦瑟》之题,是摘取全诗前两字而成,同于李商隐诗集中《碧城》诸诗,虽有题实则无题,都是属于颇具义山特色的朦胧诗——无题诗。无题诗往往是字面有寄托而又不好明言,加之诗中多用典实,想象微妙,故而时常使读者感觉主旨游离,朦胧不定。而《锦瑟》一诗,堪称李义山无题诗"晦涩之最",关于其主旨,历来解说纷(如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说、音乐说、怀人说等),难有定论。金元之际,诗人元好问就感叹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绝句》之十二)这番喟叹在后世得到回应。  相似文献   
9.
弥尔顿的《悼亡妻》与苏轼的《江城子——记梦》均为中西悼亡诗中各自的经典之作。这两首作品虽题材相同,但在诗的风格、艺术表现手法、意象等诸多方面却大相径庭。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比分析这两首作品,并尝试从中找到在这些方面两首诗作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为对鲁迅散文中的怀人之作评析的上篇,从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特殊关系上,阐释了鲁迅对人物形象的独到的观与刻画以及形象的深刻内蕴,并剖析了作家情感体验的趋势繁复形成的美学特点与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