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是中国两院院士的选举年。中国科学院已审定出第一批有效院十候选人共309人,将从中选出56名新院士;8月底,中国工程院在第一轮评审中,628位院士有效候选人锐减为170位,10位现任省部级以上领导之职的候选人没有进入复审名单。几个月来,社会上对于中国的院士制度的批评一直没有停息:现行的院士制度已经弊端丛生,亟待改革。本刊认为,对院十制度改革的讨论是必要的。充分的、不同意见的提出和探讨,对改革方案的制订只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3.
4.
目前教育界有一种令人欣喜的现象,那就是被称为“新生代”的一代青年教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思辩色彩与逼人的论争锋芒,在这些悄然崛起的一代人中,确实有很多教师已经达到了大师或准大师级的水准,而更多的人,其阅读的深度、视野的广阔、思维的深刻、论证的犀利可以说因一种多元语境的形成,而远远超过了他们的上一代。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家张贤亮和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部是理性思辫气质较重的作家,他们的创作多以政治斗争和政治迫害为背景,表现扭曲生存状态下的人。但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两位作家笔下的主人公在大体相似的背景、环境中,对命运的选择和人生的理解迥然不同。站在倾斜的地平线上,他们的主人公走向各自的远方。本文无意评价两位怍家的思考和创作孰是孰非,只是通过对比,揭示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对作家思维的巨大渗透力,从而更好地看清中西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漫画的精髓是幽默 ,没有幽默感的漫画味同嚼腊 ,无美可言。但幽默感并不是天生的 ,它需要后天的培养与训练。本文试从形式感与思辩力两方面探讨如何在漫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幽默感训练。一、幽默与形式感在漫画课的教学中 ,我们反复地告诉学生 :“幽默特质与生动的绘画技巧水乳交融的一种艺术形式便是幽默画。”这里所指的绘画技巧 ,即是表现幽默的一种特别手段 ,其展现出来的让人逗乐的艺术效果是幽默画的形式感。再通过人们的视觉传达到大脑进而启动心理机制引起娱悦和共鸣便是幽默画形式感的艺术魅力。有人说幽默 (包括幽默画 )是对事物…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安排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从深化读写结合出发,由“思辨”走向“思辩”是增强教学的语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有效手段:一是“思辩”促进思辨性阅读提升。二是“思辩”是思辨性表达的前缀。三是让学生“辩”起来成课堂常态。  相似文献   
8.
自主学习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提倡的现代学习方式之一.这一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体育教学实践的广泛关注.但至目前,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这种学习方式于学生、于教师都显得比较别扭,仿佛"放羊式"教学的重现,还引发了对"科学放羊"的争论,矛头直指体育自主学习.通过现象看问题,故再次提起对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思辩.  相似文献   
9.
科学主义体育课程观、现代人本主义体育课程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它们均有其各自鲜明的优点,同时又表现出极端的片面性.通过文献资料、理性思辩、访谈调查、人种学等研究方法,在分析这两种体育课程价值的利弊之后,阐述了科学人文主义体育课程观,进而分析了它对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对深化大学生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涌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被忽视甚至被摈弃。诵读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诵读是语感的积累和形成的重要途径,诵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诵读还能直接或间接地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诵读训练是贯彻新课标、实施新课标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实现新课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不该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