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厅7月24日表示,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药物“Hearticellgram—AMI”出售申请获得批准,全部批准程序将在近日完成。Hearticellgram—AMI若获许可,将会成为全球首例利用于细胞制成的冶疗药。  相似文献   
2.
预防心肌梗塞和心肌梗塞患者,最需要注意择食些含维生素、碘、镁微量元素的食物。 新鲜水果和蔬菜含维生素C丰富,它们是预防和调理急性心肌梗塞的一种重要物质,具有加强血管弹性、韧性,减少脆性,防止血管出血等重要作用。困难时代,人们曾经一度迷信肉类食品,而对蔬菜和水果有所疏远,动脉血管硬化、心肌梗塞这些所谓的富贵病才悄然增多。因此,只要克服只有肉食好吃的偏见,把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也请上餐桌来,心肌梗塞的危害必然会减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50例疑为急性心肌梗塞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测定心肌肌钙蛋白T(CTnT),用NAC-ACTIVAED法定量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6h以内,CTnT定性测定的敏感性大于(CK-MB(P<0.01);(2)发病6-48h两指标同样敏感(P>(0.25);(3)对于隐匿型心肌梗塞的诊断CTn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CK-MB。且CTnT定性快速、方便,对于AMI的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治疗,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5例用尿激酶、15例用去纤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体内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的含量、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的活性在治疗前后的改变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1)尿激酶可以显著地提高t-PA的活性,降低PAI的活性,这种作用在用药后0.5h最明显,维持4h左右,去纤酶则无此作用。(2)尿激酶组的再通率(76%)显著高于去纤酶组的再通率(20%),住院病死率12%,低于去纤酶组20%。两组的出血并发症相等,均为20%。提示:尿激酶可以有效地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纤溶活性,去纤酶用于溶栓治疗可能无效。  相似文献   
5.
《老年教育》2014,(3):55-55
人体血管老化后,有三处最危险的动脉粥样硬化区:一是心脏冠状动脉,二是脑动脉,三是颈动脉。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心肌梗塞;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梗塞;颈动脉较粗大,血液直接供应脑组织和五官等重要器官,当颈动脉粥样硬化时,如同两只手掐住了脖子,会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会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急性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是三只"猛虎",如果出现以下征兆,应立即就医。  相似文献   
6.
7.
8.
<正>老年人(7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50例70岁以上老人急性心梗的治疗,评价溶栓疗法对老年人急性心梗的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63例急性透壁性心肌梗塞Q—Tc改变与其早期并发症及近期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时约44.44%伴有梗塞区导联Q—Tε延长,Q—Tc延长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2年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Q—Tc正常组(分别<0.05.<0.01);心律失常组、死亡组Q—Tc较无心律失常组.存活组Q—Tc显著延长(P<0.01).而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否其间Q—Tc无差异(P>0.05);Q—Tc延长与不延长与二者的发生率变无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实例出发,在查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患者住院治疗和相关陪护体会,强调了合理饮食和心理陪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