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29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目前中学女生体育与健康课中普遍存在的“退避”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男女体育教师课堂行为是否存在着差异,这是体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对体育教师的性别角色行为的研究,对男女体育教师课堂行为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在研究中通过观察、性别角色调查表、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行为的评价发现:女教师与男教师相比,在课堂中能更多的有条理地进行暗示,并能更经常地叫出男学生的名字。男女学生并没有感受到男教师在课堂上有什么不同行为表现。认为,同性教师在教授不同性别的班级时,行为表现并无多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移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进步为媒介职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契机,女记者的数量显著增加、性别比例不断攀升。媒介形态的多样化发展打破了地域限制和时空差异,为女记者创造了更多的职场空间。而受传统性别文化和刻板印象制约,女记者的职场生存环境是否有所改善?本文将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通过对长春市女记者的访谈,探究女记者的社会性别角色,呼吁女记者有意识地对自身性别观念进行审视和反思,从而明晰她们的性别意识、提升她们的职业认知。  相似文献   
4.
论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中,父母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和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从父亲的性别化的行为模式、父亲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与功能、父亲与孩子的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探讨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认同、性别身份认同、性别行为定型等性别角色社会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客家籍大学生性别角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钱铭怡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对 5 3 2名嘉应学院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 :客家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结果与钱铭怡等人的研究非常相似 ,与广州地区大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也无明显差异。这表明所用量表信度、效度较高 ,同时也说明客家籍大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与大学生群体的发展是一致的。本研究结果表明 :客家籍与非客家籍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无显著差异 ,本科生与专科生、文科生与理科生在性别角色类型分布上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文章探讨大学生的爱情与性别角色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建立亲密合理的爱情关系,同时为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者在为大学生的情感问题提供咨询与辅导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阴盛阳衰"现象作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种现象受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家庭教育方武、文化传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等因素影响.其中,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尤其值得关注.对301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性别角色观调查显示:教师的性别角色观存在双性化倾向,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主要特质没有显著差异;教师的双性化性别角色观利于女生发展.理想男生和理想女生的独有特质体现了性别刻板印象,说明教师的性别角色观也受传统文化的一定影响.总的看,双性化是教师性别角色观的一个误区,也是"阴盛阳衰"现象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为基础,提出要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育方式来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探讨了现代社会以“因性施教”、“双性化人格”教育为代表的几种新型教育理念和具体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的性别角色量表,并探索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其心理社会适应水平的特点。研究一根据5000多名被试对中国人人格量表项目的反应挑选出男女被试有显著差异的项目,经过因素分析建立了各由30个项目组成,分别由七个和六个因素构成的中国人男性化和女性化量表,并据此将被试划分为未分化、女性化、男性化和双性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研究二则比较了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表明在中国被试中双性化的个体心理社会适应水平最低、女性化个体心理社会适应最好。这一结果与Bem关于双性化的假设是截然相反的。本研究从中国文化与性别角色的关系对这一结果进行了解释,提出了中国文化是女性化文化,同时又是反男性化文化的假设,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个案一一天晚上,我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伴着轻轻的敲门声,进来一位瘦弱、腼腆、声音纤细的男孩儿.他叫尔冬,15岁,从小在外婆家的一群女孩儿中长大.他说他有病,去看过医生了,还花了一百多元钱,但未见效,在医生的再三建议下来寻求咨询.沉默许久,他断断续续地说他喜欢上了一个比他大一岁、高大、英俊的男孩儿,但这个男孩子最近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了,说他不正常,有病.他十分痛苦,无法学习,食不香,寝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