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作家千田夏光于1973年出版《从军慰安妇》,撕开了日军"慰安妇"历史的伤疤.1990年代之后"慰安妇"问题的研究开始在中日韩等国和地区成为小众的研究"热点",在我国的出版经历了访谈调查、档案编辑、学术研究、非虚构/虚构写作的轨迹,并在新世纪以来在认知和学术范式上发生了极大变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民族记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研究群体单一,版权引进和输出均处于起步阶段,"慰安妇"题材的出版仍需学界和出版界共同努力,从而将"慰安妇"的个体创伤记忆上升为民族的共同记忆.  相似文献   
2.
《广东教育》2004,(2):56-56
2003年12月7日.广东美术馆上演了一出话剧《阴道独白》。  相似文献   
3.
祝海霞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16-117
作为一部同时涉及女性欲望和“文革”题材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将具有“政治暴力”象征性的时间概念和平静祥和的乡村场景这两种并不和谐的因素放置在一起,使影片达到陌生化效果的同时,也暗示了女性与暴力存在复杂的关系.而影片中作为事实暴力行为的实施者的男性大多是被动而为,最终却总是以胜利者或正义者的面目出现,这充分显示了一种男权文化的“自恋”意识.  相似文献   
4.
何谓教育“冷暴力”?从心理学上来说,“冷暴力”是一种精神虐待,与显性暴力不同,它是一种软性暴力,具体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  相似文献   
5.
即将失控 《成长》2005,(12):79-80
迄今为止,女性主义的解放浪潮已经深入到社会与文化的每个角落,甚至还传出了更加大快人心的消息:在女性主义的讲坛上它的原产地——发达西方国家的女性已经无权发言.第三世界国家里最苦大仇深的劳动妇立才是深入揭批男权的最为合适的人选。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使“妇女的人身权益”问题受到格外的关注。虽然经过一个世纪的奋斗与抗争,妇女们从法律的意义上逐一获得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权利,但要在事实上达到与男子平等,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就拿已经走出家庭并在工作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妇女来说,“性别”仍然使她们受  相似文献   
7.
刘湘子 《师道》2004,(3):8-10
“天地君亲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当代小说《莉莲的故事》中充斥着摧残身心的身体暴力、驾驭女性的性暴力和扭曲人性的精神暴力。女权主义批评认为针对妇女儿童的家庭暴力源于大男子主义文化:男权主义思想和厌女情节是导致男主人公实施暴力的主要原因;性暴力是实现男性统治和驾驭女性能力的最后证明。  相似文献   
9.
潇然之死     
名叫潇然的山西女孩长期遭受继母打骂虐待,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亲属劝过,学校老师警告过,邻居还曾为此和继母吵嘴,每一个人都试图帮助过小潇然,但每一个人都最终没能有效阻止施暴者,小潇然最终因"钝性暴力作用"而死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狄金森诗歌的哥特式风格。文章从诗歌中时常出现的“幽灵出没的房子”、“新郎缺席的婚礼”和“性暴力行为”等几个典型意象入手,挖掘狄金森诗歌的哥特式风格特色,探讨以诗歌形式表现哥特式故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