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霞 《海外英语》2011,(6):247-248
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情结核心内容是女孩子渴望代替母亲,占有父亲的爱。基于此理论,该文分析了简·奥斯汀的小说《爱玛》,并且发现女主人公爱玛具有恋父情结。爱玛的恋父情结主要体现在她对母亲两个层面的意义的替代:现实意义的和象征意义的替代。作者在故事伊始就确定了第一个层面:深爱着父亲的爱玛早早就成为庄园女主管,完成了对母亲现实意义的替代。故事情节的铺陈逐渐揭示出第二层面的意义:通过嫁给父亲的替代人奈特利先生并且让他入赘到哈特菲尔德庄园,爱玛成就了她对母亲象征意义的替代,从而使她的恋父情结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2.
《心经》和《洛丽塔》表现的乱伦因素备受质疑,两个作品均是研究和解读厄勒克特拉情结的范本。受不同作家性别身份影响,《心经》表现的厄勒克特拉情结带有明显的自传倾向;《洛丽塔》中的女主人公属于不自在的人物,视角的设置展示了男权对女性自我生命经验以及主体意识的遮蔽。受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心经》的厄勒克特拉情结在无形中被消解了;而二战后美国呈现一种消费的狂欢状态,开化的社会氛围、庸俗的教育和大众传播助长了《洛丽塔》中的厄勒克特拉情结。  相似文献   
3.
具有“慈爱”和“禁止”双重功能的父亲文化形象,使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陷入“恋父”与“审父”的情感纠葛中。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显然与成长男性对父亲的超越有着不同的意义。女性成长历程中纠缠着的父亲情结以及这一情结给女性造成的成长创伤,反映了现实历史中女性依然笼罩在父权阴影中,因此,女性要实现主体和自我的确立,就必须用理性力量破解和抗衡被父亲权威及其所代表的父权统治所宰制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王华勇 《文教资料》2006,(25):62-63
父爱的缺席使简·爱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恋父情结。简有一种依恋感,她内心渴望和追求的是男性强有力的臂膀和依靠。在与罗切斯特相识、相知和相爱的过程中,恋父情结使她跨越了年龄和阅历的巨大差距。他们的爱情几经周折后,简·爱终于找到了最终的归属——心灵的归属。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荆棘鸟》中三个女人形象:菲、麦琪、贾斯丁祖孙三代,并试从作女儿、作爱人、作母亲三个方面论述了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同时指出在生活的艰难历程中,女人始终是以一个强者的身份站在男人身边。女人的弱者名称仅仅是男人对女人狭隘的认识和男权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具有"慈爱"和"禁止"双重功能的父亲文化形象,使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陷入"恋父"与"审父"的情感纠葛中,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态反映了现实中的女性依然笼罩在父权阴影中.陈染的小说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复杂的关系,父亲与成长女性之间既有人伦情感,又含有文化的象征内涵,因此"恋父"与"审父"同时并存.在"审父"的过程中,陈染的小说最终指明:女性要实现主体和自我的确立,就必须用理性力量破解和抗衡被父亲权威及其所代表的父权统治所宰制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恋父情结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小女孩儿自幼年形成的亲近父亲、疏远憎恨母亲甚至与母亲竞争抢夺父亲的一种复杂的情感。《飘》的主人公斯嘉丽在其特有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恋父情结使其对父亲亲近依恋,对母亲则是一方面敬畏崇拜,另一方面极力反叛的复杂且矛盾的情感。斯嘉丽幼年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其与父母双方特别是母亲的情感和关系,是斯嘉丽的恋父情结形成的重要原因,这种情结对斯嘉丽的性格和爱情婚姻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莎乐美》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唯一一部悲剧作品。在王尔德的笔下,原本为宗教题材的简单故事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现代的气息。莎乐美,这一在圣经故事中毫无生气和特色的形象,在王尔德的创作世界里被赋予了鲜活的性格和神秘的气息。她美丽魅惑的外貌,引人入胜的舞蹈,骇人听闻的疯狂言行,无不令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一形象的解读,很多评论者认为莎乐美是个不折不扣的纵欲者,更有将其称为浪荡淫妇的说法。而笔者认为只看表象不研究其根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本文以莎乐美疯狂背后的根源动机为论点,以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的恋父情结理论为依托,深度解读莎乐美孤独痛苦的内心世界,从而得出莎乐美其实是一个受到恋父情结困扰而无法得到解脱的受害者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伤逝》历来有多种解读方法,大多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来分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悲剧,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分析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子君对涓生的爱恋是出自于她潜意识中的恋父情结。但是涓生又不完全符合一个父亲的形象,他年轻而欠成熟,遇到问题只知逃避,这种不合父亲的形象阻碍了子君恋父情结的正常转移,子君只得离开涓生,回到她真正的父亲身边,这也是她的恋父情结的驱使,但是作为一名封建家长的父亲,压抑了子君的内心深处的恋父情结,使其不能得到正常的释放,最后,悲剧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张洁的小说创作,不单表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更表现出意识深层创作心理的特殊性。从张洁作品的文本意义出发,结合她的身世,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解释其作品,就会发现其潜藏着的创作心理——"恋母"意识。这种深层次的"恋母"意识又在不断的嬗变之中,外在表现为多变的理想主义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