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接连的俄罗斯恐怖事件,并没有使俄罗斯铁腕总统普京退缩。“谁怕俄国的核武?这些武器针对谁?是西方,不是拉登。”这是普京对同情车臣分离运动者和恐怖势力的宣战  相似文献   
3.
这篇文章是在9月11日写的。六年前的这一天发生了我们永远无法忘怀的9·11事件。这个恐怖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背景是全球两极分化的严重,极端贫困问题没有解决。让全世界脱贫,不仅是人道主义,而且事关全球的安全。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的《贫困的终结》正是要寻求全球脱贫之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韦伯化 1977年秋,西德企业界领袖施莱尔,突遭"红军派"绑架杀害.这一恐怖事件,推动哈氏转变立场,维护社会民主制.  相似文献   
5.
暴力恐怖事件是一种典型的社会风险。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对3·01昆明暴恐事件和5·22乌鲁木齐暴恐事件的相关言论为研究文本,从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框架分析,发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暴恐事件相关言论中构建了一组二元对立关系,即以暴恐事件受害者、@人民日报及其读者为代表的"我们"和以暴恐分子为主的"他们"的对立。@人民日报通过凸显评价框架、使用主语隐现的句子、选择带倾向性的指示词,将"他们"置于非正义的一方,并且通过选择民族团结、美好愿景等积极意向框架团结"我们",与"他们"对立。  相似文献   
6.
7.
美国电视媒体对恐怖主义的报道具有媒介事件的典型特征:现场直播、预先策划、充满戏剧性、强制观看机制、高度人格化以及媒介扮演司仪角色等。这种报道方式一方面赋予了恐怖事件和恐怖分子在公众心目中的威望和重要性,放大了恐怖主义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它像其他媒介事件一样,强化了美国主流社会既有的社会秩序、价值观和通行的规则,提升了反恐在公众议程中的优先级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8.
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恐怖分子残忍地砍杀无辜群众.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该案经公安部组织云南、新疆、铁路等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力量40余小时的连续奋战.于3月3日下午成功告破。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共8人(6男2女),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已落网.我国内媒体及时对这一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真相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9.
1939年12月,汪伪特务头子丁默村陪女秘书郑苹如在商店选购大衣时,险遭暗杀.丁默村凭着机警老练,侥幸逃脱.郑苹如则被汪伪另一大特务李士群抓获,受到秘密审讯.汪伪特务认定郑苹如是奉中统指令行刺,郑苹如则一口咬定是情杀,直到押赴沪西行刑场枪决,也不改口.郑苹如的美貌和丁默村的特殊地位使这起"桃色恐怖事件"成为30年代末沪上广受关注的新闻.情杀?除奸?还是特务系统内部的阴谋倾轧?一时间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0.
咖啡猫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早在300多年前,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在美洲大陆田纳西地区经历了一场恐怖事件:大量的蝉仿佛一夜之间从地底冒出,平均每1平方米就有数百只蝉,实在让人害怕。几个星期过后,蝉儿销声匿迹。时隔17年,这一现象再次出现。又隔17年,蝉儿又重出江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