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3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梦蝶 《文教资料》2020,(4):15-16,24
悼亡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中独特而重要的存在,其文体可细分为悼亡诗词、墓志铭、诔辞、吊文、祭文等,明末清初又出现"忆语体"新型悼亡散文。悼亡文章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感情抒发方式有共同之处,也有别具一格的魅力与蕴含其中的"无常"观。  相似文献   
2.
读者     
《围棋天地》2004,(6):8-9
  相似文献   
3.
刘洋 《兰台世界》2016,(9):120-123
在元末到清代的传世笔记和方志中,潘元绍(张士诚之婿)的七位姬妾死因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在流传过程中疑点颇多。其解释有两种,一为潘元绍兵败之际自愿殉节,二为张士诚兵败前为潘所杀。将尝试从能够搜检到的历史文本和碑志材料与明清两代文人文本对七姬的形象塑造考订七姬死因,剖析在七姬死因的传播过程中,诸种说法背后所隐含之历史叙述心态。  相似文献   
4.
王林 《现代语文》2006,(11):30-31
元稹的妻子韦丛,二十岁时嫁与元稹,七年后,元稹已经当上了监察御史,韦丛却离他而去。元稹悲不自任,为妻子写下诸多千古绝唱的悼亡诗。由于对元稹的生活品节后人多有争议,因而对其悼亡诗情感的真挚与造作、情缘真伪后人一直争论不休。孟子曰:“以意逆志”;鲁迅先生也强调:“解读作品要顾及作全人和作品的写作背景”。我们要想正确解读元稹的悼亡诗就必须体会、触摸其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5.
6.
文学与心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运用心理学理论解读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现代心理学对于文学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从心理学元意象的角度分析《青春咖啡馆》的女主人公露姬的心理演变过程,分析露姬不断地逃离和她最终选择自杀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史达祖的妻子是湘楚一带的一位歌伎,他们共同生活过十多年,感情深挚。其妻死后,他写过11首悼亡诗:有专意写的,也有偶有感触而发的,还有托物言情的。这些词感情深厚,感人至切,但意象略有重复。  相似文献   
8.
苏轼《江城子》词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诗人将现实和梦境,生者和死者交织在一起来描写,词语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成为悼亡词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艾小芳 《海外英语》2011,(6):228-230,238
英国哈代与中国苏轼以同样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两人的悼亡诗各有千秋。哈代的悼亡诗着重的是思,或幻想、或反思;苏轼的悼亡词着重的是一种感伤的思念,对日常生活的追忆。比较哈代的几首"爱玛组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可以认识到造成两人悼亡诗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0.
试论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的“悼亡诗”是一种独特的写作范型,完整意义上的“悼亡诗”应该包括悼妻诗与悼夫诗。儒道思想在悼亡诗的两个核心主题———生死观和情爱观两方面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