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19814篇
科学研究   640篇
各国文化   150篇
体育   331篇
综合类   719篇
文化理论   84篇
信息传播   132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773篇
  2015年   1536篇
  2014年   3298篇
  2013年   1301篇
  2012年   1385篇
  2011年   1799篇
  2010年   1553篇
  2009年   1403篇
  2008年   1837篇
  2007年   1267篇
  2006年   940篇
  2005年   816篇
  2004年   646篇
  2003年   698篇
  2002年   682篇
  2001年   519篇
  2000年   430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20年秋季,即将起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我们准备好了吗?语文新课程实施、新教材使用,并不是割断历史另起炉灶,而是在前一轮十多年课改的基础上,丰富、深化和升华。我们不吃透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则必然停留在过去;我们不好好检讨刚刚走过的课改探索历程中的得与失,就可能会让好的教学经验得不到发扬光大,错误的教学行为一再反复,造成教学资源极大浪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可见,方法引导的重要性。另外,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和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互动式"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对二十世纪中国诗歌中写“树”诗以及一些“树”的意象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不同时期“树”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指出了它们与古典诗歌不同的新的特质,呼吁建构一套能解决中国现代诗歌实际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5.
杨虹 《学语文》2002,(2):22-22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经典抒情诗,通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特别值得回味。这一句章法上的价值,前人早有评点。如沈德潜:“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唐诗别裁》)。刘永济:“‘两岸猿声’一句,虽小小景物,插写其中,大足为末句生色”(《唐人绝句精华》)。  相似文献   
6.
“松桂”,“鸾风”,“桃李”三种意象在李白的咏物诗中具象征性,诗人咏“松枝”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描绘“鸾风”以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借“桃李”来高刺趋炎附趋势的小人品格,这三种意象从正反两方面体现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7.
“说课”是授课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一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课的组织形式、练习步骤以及场地、器材等运用情况,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并配合清晰、简单的动作示范向听课者展现出来。实习生课前采用“说课”,能使各教学环节在头脑中加深印象,加快向教师角色意识转换的速度,有利于教学基本功的掌握,此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刘歆二题     
刘歆一生中的两件大事是争立古文经和依附王莽。刘歆争立古文经是试图用具有原始经典意味的古文经改造腐朽、衰颓的今文经学,挽救刘汉统治的危机,西汉末五德终始说盛行,导致了“家天下”观念的淡薄,刘歆在拯救刘汉统治的努力失败后投向王莽,是合乎逻辑和时代潮流的转变,刘歆在当世并末受到如后世"逆臣贼子"的诅咒。  相似文献   
9.
虎符小史     
陈根远 《收藏》2006,(8):118-121
概说 虎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示信任证,为国家或地方官府颁授,是中央进行任用官司吏、征调军队和传达命令的重要信物。符主要有虎符和渔符两种。唐宋时尚见个别龟符、牛符、麟符等。符,《说文》所谓“分而相合”者也。完事的各个地方由两半组成,一半在中央,另一关在地方将领和官员处。进行欲发兵,乃遣进行之半符与将领之半符相合,将领方可按指令调动兵马。虎符创用于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窃虎符救赵的故事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