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5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羅志田 《中国文化》2006,(1):175-186
據說近年有所謂“陳寅恪熱”,致引起好些人不滿意,已出現一些試圖“降溫”的反思文字。其實近百年來,學術和學人何曾真正“熱”過。如今是市場時代,歷史電視劇中的帝王將相下論正面負面,每日都在思考“銀子”問題,真可謂傳統的再  相似文献   
2.
就美学的观念,重点论及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电影艺术和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影评间的辩证关系。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电影观众的审美意向和美感享受的现实状况,从中论证电影评论对电影艺术和电影观众 在美学意义上的双重益助。  相似文献   
3.
花中四君子     
《礼记·曲礼上》云“:博闻强记而让,敦善行而不殆,谓之君子。”君子,指品行高洁的人。而“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以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媚俗、不染秽的特点,也堪当君子之名。历代文人墨客、隐逸君子对它们赏识有加、推崇备至,常以其自比,喻高风亮节、清雅淡泊的品质。而此雅号便随着这些文化遗产流传千古,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梅——傲雪凌寒暗香浮远【美文赏析】腊梅(节选)余秋雨……现在,所有病人的情感都投射在腊梅上了,带着一种超常的执迷。与我同病房的两个病友,一早醒来就说闻到了腊梅的香气,有一位甚至说他简直是…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不仅仅是"跟着走",也要"自己走";不仅仅是"单打独斗",也要"携手共进";不仅仅习得技能技法,也获得品性滋养。但愿幼师能够铺设这样的多轨道,并且让行走在这条轨道上的幼儿发生最接地气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丰富多彩的课外,让学生在更广的层面与他人、与世界、与大自然进行多重对话,以更厚重、坚实、灵活的身姿,以更周全和宽广的视域,引领学生发现更鲜活的乾坤。  相似文献   
6.
颜冬 《兰台世界》2016,(1):139-14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而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元末明初具有特殊的时代风水,成为园林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因为元代废除科举,这就导致很多文人寄情山水园林。这就形成元末特殊的政治环境,导致苏州园林在繁荣中被破坏,在曲折中求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趣。对于元末明初苏州园林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也为促进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学的深入研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要在孩子青春期过后再塑人格品性,是极其困难的.而青春期的第一阶段--初中阶段,更是身心发育的一个突变期.尤其是初一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环境改变,课程增多,难度加大,导致他们内心发生急剧变化,产生许多烦恼、困惑,造成一定心理偏差,极需教师和家长的心理指导和帮助.现在仅以我班70名学生的心理现状为例,对初一学生的心理偏差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Hadamard方向导数这一工具,获得了不等式约束条件下多目标规划问题的约束品性,这一约束品性在某种程度上是Maeda和Preda等人研究结果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数学趣味化教学方法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学趣味化教学法的实施应以俗求易、以奇激趣、以巧引思、以美激情、以乐克苦  相似文献   
10.
对话不仅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它更构成了教学交往的重要品性和灵魂.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交往过程中,"对话"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文章指出这种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持了教学交往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在教学交往中严重缺位,繁杂的训练和记诵取代了对课程内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解读.文章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对话意识的高度淡漠,教师对教育权威的深度误读,师生生存交往的典型缺失,哲学解释学思维的严重缺位.最后,文章认为,回归教学交往的"对话"品性必须做到:树立平等意识,做到真诚倾听;淡化权力观念,重视内在权威;优化师生交往,构建生存关系;"悬置"传统的教学认识方式,以哲学解释学的思维关照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