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情节,不怕困难的愚公这一艺术形象,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现在学习此文,仍有现实意义,因此历年来被作为教材教育学生。我们认为把握此文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目标时应抓住两点:教育学生的情感核心点是学习愚公精神,价值观的核心点是讨论“移山”会带来哪些反思?  相似文献   
2.
3.
卢国玉  路林 《新闻三昧》2006,(6):F0003-F0003
王屋山下,愚公故里,有一群新愚公,为了改变贫穷落后,不懈奋斗,国电豫源的一群愚公后代,发扬愚公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斗,成为新时代光明和温暖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4.
"愚公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华民族视为传统美德。但是对于愚公的做法我却不以为然。"太行""王屋"二山阻碍了两地的正常交往,的确给两地人民带来了不少麻烦,但也不必兴师动众,大动干  相似文献   
5.
愚公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或说什么是愚公精神?我国理论界至今没有就愚公移山精神举办过全国性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愚公精神,泽被后世。在济源大大小小的村、镇和行政区里.一代又一代的济源人秉承愚公精神.勤劳、踏实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山口村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庄。  相似文献   
7.
在十里莲塘     
有个古老的寓言,被炎黄子孙乐此不疲地传诵:年近九十的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屋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千百年来,愚公精神已铭刻在世世代代的信仰中,感动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则《愚公移山》的寓言选载到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的教材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严格依据古代寓言《愚公移山》原文,从分析太行,王屋二山不必移。不可移,不应移、不能移入手,阐发了愚公精神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9.
秦彩芳 《成才之路》2012,(23):87-87
当前,作文批改似乎成了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一座大山。怎样才能把老师肩上的这座山搬走,不仅要发扬愚公精神,还得另辟蹊径——引导、发动学生互批作文,就能批出一片新天地。一、下放"民间"——批改"平民化"批改作文一直是老师的"专利",如果批改作文能从"庙堂"进入"民间",学生自己也能品尝为人师的滋味,孩子们怎能不喜悦,不激动呢?但学生的语文功底参差不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学习《愚公移山》一,落脚点应该是体会愚公不怕困难的伟大精神,从而认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的主题。应该说“愚公精神”已经深入人心。但我们的阅读教学如果仅局限于此,则愚公就极有可能给学生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蛮干形象。其实,愚公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