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业堂刻《章氏遗书》本《文史通义》标注有目无文的《士习》一篇,其实并未逸失。《士习》篇最早由周作人从十万卷楼抄本《实斋全集》中发现,并刊布在《国立华北编译馆馆刊》1943年第2卷第5期的开卷第一篇。由于时值日本侵华,且《馆刊》流通不广,这一发现并未引起学界的注意。十万卷楼抄本《实斋全集》今藏国家图书馆,经查阅,《士习》篇确实保存在第5册之中。《士习》并非如周作人跋语所说是《文史通义》内篇《知难》的初稿,而是《感遇》篇的初稿。通过《感遇》与《士习》16则歧异文句的文本比勘,可微观考察章学诚对著述删润写定的不同形式,并进而体察章氏学术思想与行止心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从时间意象、自然风景、飞鸟意象方面探讨陈子昂《感遇诗》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和革新。一个是在为生命忧,一个是在替社会悲,这在他们的诗歌中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16,(5):37-40
陈子昂以其"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文学理论主张以及复倡兴寄、刚健质朴的诗文风格在文学史上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感遇》三十八首是其当之无愧的代表作。该组诗反映出了支撑作者理想追求的任侠气质,以及在面对现实的挫败时表露出的情感独白,从理想性与现实性两方面解读贯穿陈子昂一生主要经历的《感遇》组诗,以期拓展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子晨 《中文自修》2001,(11):42-42
  相似文献   
5.
杨云华 《大观周刊》2012,(45):51-51,78
陈子昂与张九龄各有一组以《感遇》为题的诗歌,其风格的不同,固于二人的各自遭际的不同但也从一个剪影反映了从唐初到盛唐这一特殊时代不同境遇的诗人心声的深刻嬗变。  相似文献   
6.
陈子昂诗的形而上之思的特点,表现在他建功立业的失败之后。他之遁入形而上之思,遁入只是表象,重新筑造功业才是内在的骨子。他诗中的孤独感,不仅是仕途蹇困所致,更重要的因素是天命、古道等传统价值观念的失落,陈氏也只得“观化”于林中。但他的诗文主张,仍在于从道统与政统方面对天命大化的吁请和守护。  相似文献   
7.
陈子昂不仅是唐代杰出诗人,同时也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与儒家“安人”、“保和”思想一致。诗人将政治家的身份带入诗歌创作,对武后时期弊政的深刻揭露与尖锐批判,使其《感遇》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识,在当时的恐怖政治中显得尤为可贵,这与诗人独立的人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郭玉江 《考试周刊》2007,(45):99-100
据《全唐诗》:陈子昂少为富家子,尚气好弋,后感悔修文。入京都,碎琴哗众,以文百轴遍赠诸人,一日之内,名满京城。其行奇绝;又备大略,敢直谏,品瑰伟。与人品相关联,其诗品激奋昂扬,文品(文学精神)倡风骨兴寄,开百年风气,遗响千载。三者内在相关,统一于子昂个性、才情的融合。本文即从人品、诗品、文品三层,结合有关载评,并以《感遇诗》、《登幽州台歌》为例,浅析子昂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9.
刘航 《教学随笔》2014,(1):69-71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昏睦无昼夜,羽檄复相惊。拳躅竞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相似文献   
10.
感遇诗强调"风骨"与"兴寄",在创作中主要艺术手法为"有感而寓于言"。经过陈子昂的实践,感遇诗的基本立足点和特点已确立。其后,张九龄在感遇诗的创作上继续深入,他把陈子昂感遇诗庞杂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保留其"兴寄"之体的特色,也就是感遇诗的最基本的特点和立足点。在张九龄的诗里,"比"和"兴"作为诗歌创作的两种手段的痕迹非常薄弱,可以说整篇都是"比兴"。更注重诗中有所寄托。白居易的讽喻诗是对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白居易的讽喻诗与陈子昂感遇诗中的感事类一脉相承,并且白居易的咏物寓言诗,以及对比兴手法的熟练运用都充分证明了白居易对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所不同的是,陈子昂的诗重在批判,而白居易则重在讽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