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测定了鲜切慈姑贮藏中的色差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鲜切慈姑贮藏中褐变度不断增加,PPO活性在前9d逐渐增加而后下降,POD活性在前3d及第6至12d均增加,POD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活性很高且变化很大,而PAL的活性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说明PPO、POD和PAL三者共同作用影响慈姑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2.
用AP-PCR技术测定了中国慈姑属植物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以其为分子性状用UPGMA方 法聚类,结果表明:中国慈姑属植物可分为3大类,包括7种3变种或变型(未包括浮叶慈姑)。本文的结果与基于形态和核型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慈姑多糖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一次性注射190mg/kg四氧嘧啶致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观察慈姑多糖不同剂量(0.75g/kg,0.375g/kg)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结果:慈姑多糖高、低剂量组能显著性降低血糖水平(P〈0.05)。结论:慈姑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建立了慈姑中愈创木酚、儿茶酚、焦性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测定方法快捷、简便、准确,所测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实验采用ODS柱,柱温35℃,甲醇-水(含1%乙酸,体积比为35:65)溶液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于275 nm处检测。结果表明,愈创木酚进样量为0.03μg~1.2μg;进样量与色谱蜂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10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0%(n=6)。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观察野生慈姑多糖对四氧嘧啶(ALX)性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通过以四氧嘧啶(ALX)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用慈姑多糖低、中、高剂量(187.5、370、750mg/kg)及阳性对照药消渴丸(600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则给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d,发现:慈姑多糖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P>0.05),低、中、高剂量慈姑多糖均能降低ALX性糖尿病小鼠高血糖(P<0.01),同时,相同剂量的慈姑多糖还能降低ALX性糖尿病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1),中、高剂量慈姑多糖使糖尿病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回升(P<0.05),但低剂量慈姑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血清HDL-C则无明显影响(P>0.05),继而得出:慈姑多糖能明显降低ALX性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血脂。  相似文献   
6.
禾叶慈姑(Sagittaria graminea)原产于北美洲,经由澳大利亚传入我国,因其密集的克隆生长,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会改变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对禾叶慈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入侵生态学、水体净化和园林规划三个方面。本文从生物学特征、分布区域概况、入侵机制及利用等方面阐述禾叶慈姑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禾叶慈姑的入侵机理、防治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鲜切慈姑贮藏中的褐变及相关酶活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鲜切慈姑贮藏中的色差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鲜切慈姑贮藏中褐变度不断增加,PPO活性在前9 d逐渐增加而后下降,POD活性在前3 d及第6至12 d均增加,POD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活性很高且变化很大,而PAL的活性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说明PPO、POD和PAL三者共同作用影响慈姑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01,(3):48-48
据有关报刊报道,在慈姑田养殖泥鳅、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一般经4个多月饲养,亩平均生产成品鳅鱼250—300公斤、慈姑1000公斤。 慈姑田养泥鳅的方法如下: 一、首先要选好姑田:一般选择阳光充足、水源好、土壤保水性强的慈姑田。在慈姑田沿埂边四周挖沟,沟面宽0.6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的生活范围很小,生活内容也比较单一,加之他们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基本接触不到丰富、多彩、复杂的现实生活。由于关注不到身边的多样化的生活形态,致使他们的作文中普遍缺乏生活的鲜活与灵动、思想的纯真与清明,作文内容与主题"同质化"现象严重,失去了学生应有的个性与特色。由此看来,只有解决写作源泉的问题,才能让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