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97篇
科学研究   12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探究大学生孤独感、手机成瘾倾向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采用UCLA孤独量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人生意义感问卷,选取40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孤独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显著性负相关,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相关性不显著;(2)孤独感和生命意义感都显著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在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低生命意义感大学生的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力更强。因此,大学生的孤独感能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生命意义感能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低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加剧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作用,而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会使孤独感对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周芸 《南昌教育》2004,(3):11-11
“网络成瘾综合症”主要表现在因为过分沉湎于网络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其在学生群体当中最常见的症状有:意志减退,对于成瘾行为难以自控,除上网以外,其他需要减少,并伴有品行障碍(如说谎、偷窃、暴虐行为等)和生理、生化的改变,并进而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感情淡漠,学习成绩下滑,考试不及格等。  相似文献   
3.
林高明 《吉林教育》2006,(11):61-62
教育博客风驰电掣地闪击着众多教师的心与眼。那时我还游离于网络世界之外,不知其为何物。甚至还对此怀有一点疑惑与不屑。也许是经常在报上看到一些网民网络成瘾的报道,自然而然心里有着一定的排斥。我对于在网络中阅读与写作的观点是:心浮气躁,哗众取宠,急功近利,缺乏思想。网络,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查查资料而已,用来进行教研可能会显得过于随意吧!在一次教育教学研讨活动中,张文质老师兴奋地推介教育博客的教研方式。我深触于心的就是这么一句话:教育博客开启了教研及交流的无限开阔的平台。点击广阔网络世界,探索精彩教育人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成瘾性与体育成瘾性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邓文才 《体育学刊》2003,10(6):70-73
成瘾性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网络性成瘾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性成瘾,对身心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应该加强教育和管理;体育性成瘾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相结合的成瘾行为,对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应该得到提倡和培养。  相似文献   
5.
网络成瘾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所形成的虚拟空间,超越了传统时空的限制,打破了信息的垄断,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但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就在互联网带给人们丰富信息与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问题,即一部分网络使用者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因过度沉迷而产生了一种心理性的依赖症状,称之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中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11亿,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加强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一网络成瘾的概念1、网络成瘾的定义网络成瘾障碍(Inter…  相似文献   
6.
7.
网络是当今社会的一种高科技手段,它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其工作上的需要,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方式.它具有及时性、广泛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在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合理则会使丰流的思想成为网络时代的主旋律,否则则会遗憾无穷.它正在在改变和影响着当代高职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模式、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而网络对高职生的负面影响,也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现实的、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如今,"网瘾"不光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头牌杀手",更成为令众多高校辅导员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结合高校辅导员所具备的基本教育条件,尝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以解学生管理中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网络成瘾综合征”成因与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翁优君 《教育探索》2005,(8):100-101
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中学生上网时间越来越长,空间越来越大。由于引导不当.监管不力,网络在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给他们造成了许多新的心理困惑,其中之一是“网络成瘾综合征”(NAS)。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积极构建网络明工程,大力开展网络心理教育,为中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而又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对于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     
E时代,“触网”成为许多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会上网的人被同学们称为“网盲”,同学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交友,娱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