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建华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4):28-30,92
在分析"子"的"时"的含义的基础上,对《日知录》中的一处看法提出了商榷意见;并在汉语历时词汇学的启发下,分析认为:现代汉语的"日子"乃历时上并列短语"日子"通过词汇化降格而来."日子"词汇化的环境和条件为:"日子"作为短语和词之间具有衍生关系,魏晋以降词缀"子"的成熟以及"词根 子(词缀)"这一强势结构对相关词的类化作用;结果:"日子"至宋代就完成了由短语至词的降格,具备了现代汉语"日子"的结构、意义及用法,从而也使人误以为"日子"在历时层面上就是附加式构词.  相似文献   
2.
杨义凤 《文教资料》2012,(34):110-111
《北齐书.刑卲传》"带领"为词组,同义连用,为"兼任,兼职",但该义在词汇发展史上词义消失,并没有进入词"带领"的义项中,文章对"带领"成词与非成词命运作了分析。明确表义、韵律表达、重新分析、韵律表达等因素促使"带领"成词。  相似文献   
3.
词缀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构词语素,学者多有研究,但其内部仍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文章主要从现代汉语词缀的特点,关于现代汉语词缀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一些常见词中的词缀问题等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交集型歧义字段切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闫引堂  周晓强 《情报学报》2000,19(6):637-643
本文通过动态建立独立成词能力频次库的方法以及基于词语/词性搭配的规则库,对交集型歧义字段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切分正确率。在4万语料的开放测试中,交集型歧义字段的切分正确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5.
蒲霏  郑绮 《现代语文》2009,(11):50-52
本文对《诗经》中的双音节联合式复合动词性结构的成词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初步探讨了其内部组成成分的语音和意义关系与这种结构成词的关系。通过各种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诗经》中的双音节联合式复合动词性结构的成词率很高;而其成词结构中一半以上是由两个语音有关系的音节组合而成,两个音节之间的意义联系也较紧密。“意义相近,但其中一个动词比另一个动词更具体或更具有描摹性”的两个单音节动词组合而成的双音节联合式复合动词性结构最易成词。由此可见,《诗经》中双音节复合动词性结构中两个音节的语音和意义关系都对其成词情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祝福     
1=卜E每分钟旦4祝福100拍马延成词徐欣曲华o !5你1 6 6 46…1 5 5 35}2 3 46 }3 4 50祝福你,6·界4世12 30!2 23祝福他,4 66…712一134北京的小福娃。祝福1 2 30祝福他,}23祝福光月的7 21一这个家。我们是}16 6 41 {6 5 34)5.1 23 14.笑脸似鲜花,奥运村3 26}712五环旗下的J  相似文献   
7.
词缀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构词语素,学者多有研究,但其内部仍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文章主要从现代汉语词缀的特点,关于现代汉语词缀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一些常见词中的词缀问题等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以为”由原来的“以…为…”逐渐凝固成词的机制和过程。“以”和“为”原本没有直接结构关系,但由于“以”有承上省略宾语的语法特征,“以”和“为”在古代汉语中经常连用,当兼语句中的“为”后面所带的成份与“以”的宾语之间出现了一定的语义联系后,“以”和“为”便开始了成词的历程,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的词语,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9.
副词"难道"是由原本分立的两个语言单位"难"与"道",因句法位置的相邻而线性地组合到一起,在双音化大趋势以及人们心理"组块"的作用下,通过取消二者之间的语法边界而逐渐融合并凝固成双音节复合词的.其词义经历了由实而虚的演变过程,由最初的"难以言说"演变为"说不定"的意义之后,"难道"便可引入一个具体而有疑问的命题,以此来表达说话人的某种主观判断或推测.后来在表判断或推测的基础上,词义又得以进一步虚化.当"难道"引入的是说话人无疑而问的真值判断时,"难道"就逐渐失去其具体的词汇意义而演变成一个表反诘的语法标记.  相似文献   
10.
张建英 《课外阅读》2010,(9):145-145
这个字(薄)多次出现在语文教材中。它独立成词或用于口语性的合成词时,读音bao,如纸很薄,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它用于合成词或成语时,读音bo,如薄雾,如履薄冰;它用于植物时,读音bo,如薄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